本書描述公司金融的理論和實踐。我們幾乎無須解釋財務經理為什么要掌握他們工作需要的實務知識,但我們必須講清楚為什么現實的管理者需要掌握理論。
管理者從經驗中學習如何應對日常問題,而最優秀的管理者也能夠對變化做出反應。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懂比古老的經驗法則更多的東西,必須理解公司和金融市場為什么是這樣運行的。也就是說,你需要金融理論。
這聽起來很嚇人嗎?不會。好的理論幫助你理解周圍的世界所發生的一切,當時代變化和需要分析新問題時,幫助你問對問題。好的理論還告訴你哪些事情你不必擔心。通過這本書,我們說明管理者如何利用金融理論解釋實際問題。
當然,本書中出現的理論不完美,也不完全,沒有理論是這樣的。存在一些著名的爭論,金融經濟學家無法達成一致。我們沒有掩蓋這些爭論。我們陳述每一方的觀點,并告訴你我們的觀點是什么。
本書的很多內容涉及理解財務經理做什么和為什么這么做。我們還闡述了為了增加公司價值,財務經理應該做什么。在需要理論提醒財務經理正在犯錯誤的地方,我們提出來,同時承認他們這么做可能存在隱藏的理由。簡單來說,我們盡力做到公允而不手下留情。
本書可能是你第一次看到現代金融理論世界里的風光,如果是這樣,你將第一次讀到新思想,理解金融理論如何變成實務。我們希望,你可以時不時地感到愉悅。最終你將處在制定金融決策的位置上,而不只是學習。那時你可以將本書變成參考和指南。
第12版的變動我們為以前版本的成功感到驕傲,盡力使第12版變得更好。
本書以前版本的使用者將會發現,本書在材料或主題的順序上沒有很大的變化,但我們盡力對全書進行了更新,并使之更易讀。很多情況下,變動包括這兒更新一些數據,那兒增加一個新例子。這些增加的內容經常反映了金融市場或公司實踐的一些最新進展。例如,你會發現對P2P借貸(第14章)、眾籌(第15章)和稅收反轉(第31章)的簡單介紹。
在其他情況下,我們去掉了連續版本更新所累積的混亂。例如,我們刪掉了第13章中關于市場有效性的討論,為了更簡單一些,也為了反映最新的內容。行為經濟學家經常強調投資者情緒對決定股票價格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拓展了對行為金融的討論,包含了情緒的作用,我們用投資者不同水平樂觀和悲觀的圖來說明。第29章和第30章中的短期財務計劃和營運資本的討論是另一個例子,我們重寫了其中一些內容,刪除了重復的部分。
有些重要的話題比以前版本強調得更多。例如,近期發生的事件強調需要有道德的行為。因此,我們對第1章中道德問題的討論進行了擴展。有一個傾向是關注把公然的非法行為作為不道德行為的例子,而對大多數公司來說,困難而重要的決策發生在那些灰色區域——野蠻避稅、資產剝離和賣空。我們還強調了一個重要問題:不道德的行為只是發生在少數幾個公司,還是更有可能是寬容不良行為的商業文化導致的?另一個值得強調的問題是隱藏杠桿。我們在第14章引入這個主題,在第17章通過瑞比(Reeby)體育公司的設備購置和一個新的小案例,回到這個話題。第18章和第22章,又再次回到這個話題,討論增長期權所創造的杠桿。
在上一版中,我們通過Beyond the Page或我們稱之為App的,增加了數字擴展的內容。這些額外的材料可以使我們脫離紙質出版物的限制,為有需要的讀者提供更多的解釋,為喜歡挖掘得更深入的讀者提供額外的資料。Beyond the Page包括額外的例子和電子表格程序,以及一些有趣的軼事。現在有超過150個App,這一版還增加了很多新的。在本書的電子版中點擊一下,就可以無任何障礙地獲得這些App,也可以通過URL快捷方式從傳統的紙質教材獲得。請瀏覽mhhe.com/brealey12e,獲得更多信息。
這些App包括:
第2章 你需要學習如何使用金融計算器嗎?Beyond the Page金融計算器App告訴你如何做。
第3章 你想計算債券的久期、了解久期如何預測小的利率變動對債券價格的影響、計算普通股的久期,或者學習如何度量凸性嗎?做出圖32的久期App使你可以做到這些。
第5章 想要更多年金估值的練習嗎?一個App提供了例子和練習的機會。
第9章 如何度量美國股票的法瑪—弗蘭奇三因素模型的貝塔?Beyond the Page貝塔估計App可以實現。
第14章 曾經疑惑過谷歌為什么將股票分為A股和C股嗎?一個App提供了答案。 第15章 本章篇幅有限,無法包括真實的IPO招股說明書,你可以通過Beyond the Page看到推特(Twitter)的招股說明書。
第19章 本書簡單描述了公司估值的股權現金流方法,而這個方法應用起來有些麻煩。我們提供了一個App指導整個過程。
第20章 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Beyond the Page應用提供了一個期權計算器。還說明了如何估計期權對輸入變量變動的敏感性,以及如何度量期權風險。
第28章 你想看到不同的美國公司最新的財務報表,計算它們的財務比率嗎?有個App可以幫你做。
我們認為,有機會增加這些內容
譯者序我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是1994~1997年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讀碩士期間。當時,我們的“Corporate Finance”課程教材正是本書的英文第3版影印版。在此后的20余年里,我自己做了一名高校老師,并長期教授這門課程。自然地,為了教學需要,我也在不斷地購買或受贈這本書的最新中英文版本,似乎從未失去與它的聯系。直到2016年2月底,機械工業出版社的編輯突然找到我,希望由我來主持翻譯在美國剛剛出版的最新版第12版。驚訝之余,我居然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并下定決心,要自己獨立完成全書的翻譯。
盡管翻譯本書的難度似乎不大,但同時保證在專業上正確和在語言上流暢,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我希望能盡力做到,否則無論是我自己還是讀者,會感覺難受。為此,我參考了一些翻譯方面的書籍,向更專業的學者請教、學習。令人欣慰的是,從這項枯燥的工作中我獲得了不少的樂趣,特別是某些語句經過再三斟酌之后,對應出符合英文原意的中文成語或者一句很滿意的表達,都會令我感到莫名的得意和快樂。隨著翻譯的不斷進展,工作量也大大超出預期,除了嚴格執行之前制訂的計劃,還要小步快跑擠出各種碎片時間,恰恰是這段與計劃進度賽跑并不斷實現的時期,讓我既開心又充實。
8個月之后,初稿終于完成了!在短暫的喜悅之后,面對校樣稿,則讓我體會到滿滿的挫敗感。因為再次讀起譯文,似乎感覺每一句話都可以找到更好的中文表達,每一段文字也可以更流暢一些,甚至還不停地擔心哪里還藏著沒糾正過來的錯誤……與此同時,書名的確定也經歷了一番糾結。Corporate Finance的中文翻譯,在國內曾有學者譯為“公司理財”,還有譯為“公司財務”,但隨著20多年現代金融學在國內的不斷發展,“公司金融”似乎更符合本書的譯名。經過與編輯、不同專業教師的探討,我們再三權衡,最后確定本書書名為《公司金融》。這一譯法既符合本書的內容體系,也與國內主流商學院的課程名稱一致,同時希望采用本書以往版本作為教材的商學院教師們,不要產生誤解。
本書是國際頂尖商學院Corporate Finance課程的經典教材,從1981年第1版開始,迄今已經連續出版到第12版,其中第1版到第7版的作者一直是前兩位——理查德 A.布雷利和斯圖爾特 C.邁爾斯,從2006年的第8版開始增加了弗蘭克林·艾倫。三位作者都是金融領域的大師級人物,研究成果豐富并對現實問題極富洞察力。隨著國際上公司金融實踐和金融市場的演變,以及學術研究的進展,本書及時吸收了相關理論和實踐的最新成果,同時也保持了其經典的框架主體不變。
V作為學習金融學的入門書,本書涵蓋了近乎所有的金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為讀者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對于這些金融基本概念(如現值、期權、資本成本、資本結構、代理成本等),作者通過結合公司金融決策的具體環境,反復深入地解釋,使讀者能更加容易并正確理解。同樣,對于重要的金融基本理論和模型的闡述,如資本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有效市場假說、MM理論、期權定價理論,也絕不枯燥和乏味。例如,在第一部分給出了價值評估的貼現現金流分析框架之后,第二部分就很快討論貼現率如何確定的問題,進而對資產選擇理論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介紹,也就水到渠成。另一個例子是對期權理論的闡述,在沒有脫離企業追求價值最大化的背景下,有機地將期權與增長機會、戰略決策聯系在一起。
本書的內容涉及了公司金融決策的方方面面,從資本預算到股利政策,從代理問題到高管薪酬,從創業融資到并購重組,從財務計劃到風險管理……相信對公司金融的任何問題感興趣的讀者,在領略原汁原味的金融概念和理論的同時,都可以從中得到更多的啟發。在翻譯的過程中,我也常常嘆服于作者涉獵問題之廣泛、洞察之深刻,收獲頗多。另外,書后每一章都有推薦拓展閱讀的文章和書目,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繼續深入探索。書中還有大量的腳注,對那些沒有篇幅詳述或者稍顯脫離主線而不適合討論的話題,也留下了進一步思考的線索。因此,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還是一本提供多維度探索的優秀參考書。無論是本科生、MBA學生還是博士生,相信這本書都是他們學習金融的必讀書之一。
還要說明的是,通常我們對一本教科書闡述內容的印象更多是“板上釘釘”,不容置疑,但本書卻不是這樣的。對于有爭議的話題或者當前理論無法解釋的現實,作者都態度坦誠而開放,讀者也會在很多地方感受到大師們閃爍的思想火花。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關于有效市場和行為金融的討論,與其說你在讀一章內容,不如說你更在讀一篇精彩的文獻綜述。我想這樣的教科書才是高質量的,因為它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啟發讀者更開闊地思考。
最后,感謝機械工業出版社給我翻譯此書的機會,很榮幸地從當初的讀者變成現在的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通過文字理解作者的思想,并用中文表達出來,在兩種語言和思維方式中糾結的過程,讓我學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