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起,全國眾多職業院校對汽修專業實施課程改革,但受職業資格和技能訓練平臺技術限制的影響,許多地區、院校設置專業面臨教課難、操作難、實訓難的局面,在教學過程中未能將汽修技術的教學與實踐結合起來。
因此,浙江亞龍教育裝備研究院在課程改革的基礎上,聘請溫州市教育局職教處領導、職業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全國知名專家、學校專業骨干教師、企業工程師等人員組織成立的課程開發與實施團隊,進一步將汽修技術與相關專業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推進,以浙江亞龍教育裝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汽修類實訓教學裝備作為平臺組織編寫了這套"做學教一體化"課程改革系列規劃教材。
本套教材根據做學教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將產品與教材結合,促進教師和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具體有以下特點:
1.堅持理實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堅持做學教一體化人才培養整體解決方案思路,模擬企業生產環境,滲透企業文化,重點強調學生職業習慣、職業素養的養成,力求模擬企業的生產實際環境,緊緊圍繞企業生產流程,點點滴滴感知崗位的職業性和技術性,達到工廠作業與學校學習的有機結合,實現企業作業教學化、學習內容項目化。如通過閱讀汽車發動機設備圖樣及配套技術文件,讓學生學習必備的知識和技術要求,而實施任務的內容即為企業作業指導書,學生依據各環節的作業指導書,便能輕松完成各流程的施工任務,并在項目作業中進一步學習、驗證和實踐。同時通過更多的操作小任務將知識點、技能點融入其中,將學習內容鮮活化,使學習目標得以滲透,讓學生始終在做中學、學中做,既達到學做合一、理實一體的理念融合,又符合企業的生產步驟和作業習慣,便于學生職業能力的養成。
2.遵循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打破傳統的學科課程體系,采取項目化的形式對汽車實訓設備組裝與調試的知識和技能進行重新建構。全書將崗位工作任務、專項能力所含的專業知識和專項技能全部嵌入其中,體現學生主體、能力本位和工學結合的理念。
3.堅持"夠用、實用、會用"的原則,吸收了新產品、新知識、新工藝與新技能,重點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幫助學生學會方法,養成習慣,更好地滿足企業崗位的需要。中等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為一線技術技能型人才,絕大部分學生將來的主要崗位為操作型崗位,所以應學會通過閱讀技術文件識讀設備隨機資料,要求會識讀、能看懂,看懂了便能做。本書每個任務的各環節施工步驟清晰、任務明確,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會裝調汽修設備的方法,吸收接納施工準備、設備安裝、監測檢查、設備調試、現場清理及設備驗收等作業流程。
4.將企業的實際工作過程、職業實踐的真實場景引入到教學內容中,緊緊圍繞以工作場所為中心來開展教學活動,每個任務可獨立施工,也可小組合作完成。任務施工的各環節操作任務明確,均有對應的作業指導,便于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的獨立探究教學,培養學生與人溝通、與人協作的職業素養。
5.將操作內容、操作方法、操作步驟、學習知識、注意事項設計成施工記錄表單,將各個任務的知識點與小任務滲透其中,讓操作具體化,有章可循,步驟清晰,方法明了,從而提高本書的可操作性。
本書是系列教材之一,內容主要包括帕薩特B5底盤總體結構認知、離合器的認知、離合器的拆裝、離合器的檢修、變速器的認知、手動變速器的拆裝、自動變速器的拆裝、變速器的檢修、驅動橋的認知、驅動橋的拆裝、驅動橋的檢修、轉向器的認知、轉向器的拆裝、轉向器的檢修、減振器的認知、減振器的拆裝、懸架的檢修、制動器的認知、制動器的拆裝、制動器的檢修、制動防抱死系統(ABS)液壓系統仿真,共21個單元任務。
本書由浙江亞龍教育裝備研究院陳繼權、長興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高建新擔任主編,陳昌安、潘一雷擔任副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曾龍、劉劍、邢小軟、苗金明、李巖。全書由朱軍、王永生主審。
限于編者的經歷和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一些疏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序“中國制造2025”宣告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已經處在進行時狀態。這觸動著各行各業的神經,也觸動著職業教育的神經。
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升職業教育服務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新生產生活方式的能力,是職業教育的職責,也是職業教育存在的價值。
在全球范圍內,制造強國的實現路徑和支撐條件各不相同,但卓越、嚴謹執著的工作作風,精益求精、務實創新、踏實專注的工作態度,尊重契約精神、嚴守職業底線、嚴格執行工藝標準的工匠精神卻是共同追求。盡管傳統的小作坊已被現代化的工業生產所取代,但沉淀下來的工匠精神和文化傳統依舊貫穿于現代生產制造中,并從個體化的“工匠”行為演變為群體性的制造文化,成為推動現代制造業發展的靈魂。
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將產生哪些新的職業崗位,傳統的職業崗位將發生什么變化,這些職業崗位的工作任務有哪些,完成這些工作任務需要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哪些操作技能……職業學校在思考、探索,教育裝備企業也在思考、探索。
浙江亞龍教育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與職業學校教師合作編寫的教材,是現階段思考與探索的結果,其特色如下:
一、教學內容與新職業崗位或職業崗位新的工作內容對接中國制造2025有多個重點領域和突破方向,教材選取了汽車工業、數控裝備、互聯網+、機器人等方向,分析這些新技術、新知識帶來的新設備、新工藝和新方法。
新設備的安裝與調試、使用與維護,新工藝和新方法的應用,是行業、企業在轉型和技術改造升級中的主要問題,企業急需掌握智能裝備安裝調試和使用維護,懂得應用新工藝和新方法的高技能人才。
汽車工業、數控裝備、互聯網+、機器人安裝與調試的工作內容,這些設備帶來的新工藝與新方法應用,是教材選取的主要教學內容。
二、理實一體的職業教育理念不同的職業崗位,工作的內容不同,但包括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等在內的工作過程卻是相同的。
教材按照工作任務的描述、相關知識的介紹、完成工作任務的引導、各工藝過程的檢查內容與技術規范和標準等進行編撰,為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的決策、計劃、實施、檢查和評價并在其過程中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提供了足夠的信息。把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學習計劃與工作計劃結合起來,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有利于解決怎樣做、怎樣學、怎樣教的問題。
三、將培養工匠精神貫穿在教學過程中嚴謹執著、精益求精、踏實專注、尊重契約、嚴守職業底線、嚴格執行工藝標準的工匠精神,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的,而是在長期的工作和學習中,通過不斷的反省、改進、提升形成的。教學過程,就是要改學生的“習慣是標準”為“標準是習慣”。
在完成教材設計的工作任務中,強調職業素養、強調操作的規范、強調技術標準,并按這些規范和標準評價學生完成的工作任務。
60分可以及格,90分可以優秀,但沒有達到100%的要求,你就很難成為“工匠”。
四、遵循規律,循序漸進知識的認知與掌握,有自身的規律;職業能力的形成與調試,也有其自身的管理。但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向綜合的循序漸進的原則,卻是共同的規律。教材按循序漸進的原則呈現教學內容、規劃教學進程,符合職業學校學生認知和技能學習的規律。
教材是校企合作的產物,是亞龍與職業院校教師對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過程對職業教育思考與探索的結晶。它需要人們的呵護、關愛、支持和幫助,才有生命力。
浙江亞龍教育裝備研究院浙江亞龍教育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陳繼權浙江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