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導論實驗教程》是《計算機導論》(劉丹,李禾主編)的配套實驗教材。全書包括18個實驗,內容涉及認識計算機、Windows 7基本操作、動畫制作軟件Flash CS5、圖形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 CS6、數字影視制作軟件Adobe Premiere Pro CS6、關聯式數據庫管理系統Access 2010、網頁設計與制作軟件Dreamweaver CS5和統計分析軟件EViews等。每章均配有實驗目的、基礎知識、操作實例和實驗作業4方面內容。本書所用素材可在東北林業大學“大學計算機基礎”重點課程網站上免費下載。
《計算機導論實驗教程》結構合理、內容新穎、通俗易懂,主要講述在理論課中不易講解的操作性內容,突出信息的可操作性、實用性和完整性。
《計算機導論實驗教程》可以作為高等院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課程教材,也可供相關教學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依照“教育部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關于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要求,充分考慮當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趨勢以及當代大學生對信息處理技術的需求,兼顧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廣泛性和實用性,我們將多年教學實踐進行了總結,編寫完成了本書。
本書的作者都是長期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骨干教師,具有豐富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經驗。書中內容都是作者根據長期教學經驗和針對學生的實際需求精心選擇的,主要內容包括:認識計算機、Windows 7基本操作、動畫制作軟件Flash CS5、圖形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 CS6、數字影視制作軟件 Premiere Pro CS6、關聯式數據庫管理系統Access 2010、網頁設計與制作軟件Dreamweaver CS5和統計分析軟件EViews等。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每個實驗都有明確的教學目的,使學生在實驗時可根據學時要求有選擇地制定實驗內容,以便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
每個實驗包含以下4部分。
實驗目的。每個實驗要達到的目標。
基礎知識。與本章內容相關的主要知識點。
操作實例。針對軟件的特點,較詳細地介紹案例的操作過程。
出版說明
前言
實驗1 認識計算機
1.1 實驗目的
1.2 基礎知識
1.2.1 計算機的基本認識
1.2.2 常用壓縮工具簡介
1.2.3 常用抓圖工具簡介
1.3 操作實例
1.3.1 計算機軟件的安裝和使用
1.3.2 采用Winrar壓縮和解壓縮文件
1.3.3 采用 HyperSnap 6和Snagit 12抓圖
1.4 實驗作業
實驗2 Windows 7基本操作
2.1 實驗目的
2.2 基礎知識
2.2.1 計算機的啟動、關閉與系統信息
2.2.2 操作系統界面
2.2.3 “開始”菜單與控制面板
2.2.4 應用程序與文件
2.2.5 設備管理器、資源管理器與任務管理器
2.2.6 計算機管理與計算機屬性
2.2.7 注冊表
2.2.8 系統服務
2.3 操作實例
2.3.1 計算機的啟動與關閉
2.3.2 查看系統信息
2.3.3 應用程序與文件的使用
2.3.4 設備管理器的使用
2.3.5 資源管理器的使用
2.3.6 任務管理器的使用
2.3.7 計算機管理操作
2.3.8 計算機屬性操作
2.3.9 注冊表的使用
2.3.10 系統服務操作
2.4 實驗作業
實驗3 Flash CS5的基本操作
3.1 實驗目的
3.2 基礎知識
3.2.1 Flash CS5的操作界面
3.2.2 Flash CS5的基本知識
3.2.3 Flash CS5的文件管理
3.3 操作實例
3.3.1 逐幀動畫的制作
3.3.2 形狀補間動畫的制作
3.4 實驗作業
實驗4 Flash CS5初級應用
4.1 實驗目的
4.2 基礎知識
4.2.1 圖層的基本知識
4.2.2 圖層的基本操作
4.2.3 傳統補間動畫
4.3 操作實例
4.3.1 傳統補間動畫的制作
4.3.2 引導層補間動畫的制作
4.4 實驗作業
實驗5 Flash CS5高級應用
5.1 實驗目的
5.2 基礎知識
5.2.1 聲音在動畫中的應用
5.2.2 遮罩動畫
5.2.3 骨骼動畫
5.3 操作實例
5.3.1 遮罩動畫的制作
5.3.2 跳舞的機器人
5.3.3 仿舊照片
5.4 實驗作業
實驗6 Photoshop CS6 圖像制作
6.1 實驗目的
6.2 基礎知識
6.2.1 Photoshop CS6啟動
6.2.2 Photoshop CS6工作界面
6.2.3 退出程序
6.2.4 圖像文件的操作
6.2.5 選擇工具的應用
6.3 操作實例
6.3.1 繪制水杯
6.3.2 繪制相框
6.4 實驗作業
實驗7 Photoshop CS6圖像特效
7.1 實驗目的
7.2 基礎知識
7.2.1 油漆桶工具
7.2.2 漸變工具
7.2.3 色階
7.2.4 曲線調整圖像
7.2.5 色相/飽和度命令
7.2.6 顏色模式
7.2.7 “圖層”面板
7.2.8 通道
7.2.9 蒙版
7.3 操作實例
7.3.1 文字特效
7.3.2 圖像合成
7.4 實驗作業
實驗8 Premiere Pro CS6
8.1 實驗目的
8.2 基礎知識
8.3 操作實例
8.3.1 字幕的制作
8.3.2 音頻、視頻剪輯與合成技術
8.3.3 圖片特效和關鍵幀
8.3.4 局部馬賽克效果
8.4 實驗作業
實驗9 Access 2010基本操作
9.1 實驗目的
9.2 基礎知識
9.2.1 Access 2010的用戶界面和基本概念
9.2.2 數據庫和表的基本操作
9.2.3 數據類型
9.2.4 表和表之間的關系
9.2.5 表的復制、重命名和刪除
9.2.6 數據的導入和導出
9.3 操作實例—學生成績管理系統
9.3.1 要求
9.3.2 操作步驟4
9.4 實驗作業
實驗10 Access 2010基本查詢
10.1 實驗目的
10.2 基礎知識
10.2.1 查詢分類
10.2.2 查詢的創建方法
10.2.3 查詢視圖
10.2.4 查詢條件表達式
10.3 操作實例
10.3.1 有條件的選擇查詢
10.3.2 有統計的選擇查詢
10.4 實驗作業
實驗11 Access 2010高級查詢
11.1 實驗目的
11.2 基礎知識
11.2.1 交叉表查詢
11.2.2 參數查詢
11.2.3 操作查詢
11.2.4 SQL語句查詢
11.3 操作實例
11.3.1 創建交叉表查詢
11.3.2 創建參數查詢
11.3.3 創建操作查詢
11.3.4 創建SQL語句查詢
11.4 實驗作業
實驗12 窗體和報表
12.1 實驗目的
12.2 基礎知識
12.2.1 窗體
12.2.2 報表
12.3 操作實例
12.3.1 窗體操作
12.3.2 報表操作
12.4 實驗作業
實驗13 Dreamweaver CS5的基本操作
13.1 實驗目的
13.2 基礎知識
13.2.1 Dreamweaver CS5的工作窗口
13.2.2 創建站點
13.2.3 設置網頁外觀屬性
13.2.4 插入和編輯文本
13.2.5 插入表格、水平線和關鍵字
13.2.6 設置超鏈接
13.2.7 插入多媒體要素
13.2.8 瀏覽器中預覽
13.3 操作實例—創建“學生網頁”站點
13.3.1 要求
13.3.2 操作步驟
13.4 實驗作業
實驗14 Dreamweaver CS5特效操作
14.1 實驗目的
14.2 基礎知識
14.2.1 設置圖像行為
14.2.2 AP、Div
14.2.3 顯示-隱藏元素
14.2.4 框架
14.2.5 特效腳本代碼的使用
14.3 操作實例—“學生網頁”站點特效設置
14.3.1 要求
14.3.2 操作步驟
14.4 實驗作業
實驗15 Dreamweaver CS5動態網站操作
15.1 實驗目的
15.2 基礎知識
15.2.1 Windows 7下IIS的安裝和基本配置
15.2.2 在網站中連接數據庫
15.2.3 文件上傳和下載
15.2.4 網站檢查、測試
15.2.5 網站管理
15.3 操作實例—“學生網頁”站點動態網頁設置
15.3.1 要求
15.3.2 操作步驟
15.4 實驗作業
實驗16 EViews功能的基本應用
16.1 實驗目的
16.2 基礎知識
16.3 操作實例
16.3.1 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模型
16.3.2 工作文件的基本操作
16.3.3 基本數據的處理
16.4 實驗作業
實驗17 EViews軟件一元回歸方程
17.1 實驗目的
17.2 基礎知識
17.3 操作實例
17.3.1 繪制數列散點圖的操作
17.3.2 一元回歸模型的估計
17.3.3 殘差圖
17.4 實驗作業
實驗18 EViews軟件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18.1 實驗目的
18.2 基礎知識
18.3 操作實例
18.3.1 學生購買書籍及課外讀物支出模型
18.3.2 建立工作文件
18.3.3 作散點圖
18.3.4 多元回歸模型的估計
18.3.5 殘差圖分析
18.3.6 樣本內預測
18.3.7 樣本外預測
18.4 實驗作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