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轉型中的西北民生:來自生活一線的田野報告》運用社會變遷理論,從民族社區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流動人口生存發展、民族人口生活質量、女童教育問題等方面對西北地區的民生發展進行了描述與分析,展現其現狀,預測其走向,為推動西北地區安定繁榮建言獻策。時下,中國社會處于加速轉型期,也是社會矛盾凸顯和多發時期。由于突出的民族多樣性特點,轉型時期西北地區的各類民生問題,比如社會秩序失范、民族文化變遷、生態環境變化、貧富分化、社會公平,以及就業、醫療、教育等問題,都有可能誘發與民族相關的社會矛盾。
前言
第一章 “整村推進”與西北人口較少民族社區發展研究
一、地域性、民族性與扶貧開發
二、“整村推進”實施的具體項目
三、“整村推進”項目的實施方法
四、“整村推進”項目的實際效應
五、相關問題與整改方案
六、從外源式扶貧到內生動力型發展
參考文獻
附錄1-1 “整村推進”項目與人口較少民族社區發展調查問卷
附錄1-2 “整村推進”項目與人口較少民族社區發展村干部訪談提綱
附錄1-3 “整村推進”項目與人口較少民族社區發展村民深度訪談個案提綱
附圖 田野圖像
第二章 中國人口較少民族非物質遺產文化保護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一、人口較少民族社會文化特征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
二、人口較少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實踐和經驗
三、人口較少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困境
四、人口較少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五、人口較少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對策探討
參考文獻
附錄2-1 本課題的緣起與操作過程
附錄2-2 我國人口較少民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狀
附錄2-3 我國人口較少民族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狀
附圖 田野圖像
第三章 蘭州市流動人口的生活狀況與發展困境
一、人文地理簡況與官方文獻分析
二、研究方法與調查過程
三、流動人口的結構特征
四、流動人口的生活狀況
五、流動人口的就業問題
六、流動人員與本地人之間的互動關系
七、政府對流動人員的管理
八、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情況綜述
九、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
十、城市民族工作創新
參考文獻
附錄3-1 流動人口調查問卷
附圖 田野圖像
第四章 保安族人口的演化變動及其生活質量(1980~2010年)
一、保安族人口的地理分布與人口規模的歷史演化
二、保安族人口的結構分析
三、人口流動
四、保安族人口的生活質量
五、小結:人口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附圖 田野圖像
第五章 寧夏農村女童教育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一、研究設計與調查實施
二、女童教育的現狀、問題及特征
三、女童教育問題的民俗學分析
四、女童教育問題的社會學視角
五、農村女童教育的動力機制
參考文獻
附錄5-1 女童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訪談提綱
附錄5-2 女童教育問題調查問卷
附圖 田野圖像
后記
《社會轉型中的西北民生:來自生活一線的田野報告》:
現代化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世界的形式理性化、目的理性化或工具理性化,即行動是個體借以實現其精心計算的短期自利目標的方式,理念和行動基于支出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的理念之上。②在市場化浪潮中,中國社會強調物質、金錢、權力和身份的重要性,貶抑精神、思想和文化的特殊價值,在這一理性化思潮中,民族文化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大大貶值。這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案例2—32:綜合西部各地的田野調查報告,我們發現在南北各地人口較少民族中,競有一個共同問題,那就是人口較少民族目前面臨著比其他少數民族更為嚴峻的一個兩難選擇:一方面渴求在經濟上高速發展,盡早脫貧;而另一方面又面臨著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傳統還要不要的問題。如何采取有力措施才能使人口較少民族在生產和生活上跟上現代化的步伐,又在發展中切實保護好其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產?這既是人口較少民族在發展中面臨的當務之急,在實踐中,這又是一個兩難選擇。
案例2—33:在第六屆中國社會學人類學高級研討班上,一名裕固族學者與費孝通先生討論問題時說:現在的社會競爭如此激烈,只學漢語都難以保證自己的孩子趕上其他學生,更何談學習裕固語,我就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學習民族語言,留給她時間和精力學好漢語和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