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質量工程 第3版》在全面論述現代質量工程概念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質量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全面質量管理為主線,系統地介紹了現代質量工程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全書共分11章,包括質量工程概述、組織的全面質量管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質量控制常用技術、質量檢驗理論與方法、面向質量的設計、制造過程質量控制、可靠性工程與技術、質量經濟性分析與控制、先進質量工程技術等內容。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機電類、工業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的教學用書和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工業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質量檢驗人員、質量管理人員、研發部門的研究人員及企業各級領導參考和自學之用。
第3版前言
本書自2000年第1版、2007年第2版以來,已先后印刷多次,很多高校的機電類、工業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專業和各類質量管理培訓班都采用本書作為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質量工程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最近幾年又出現了不少有關質量管理和控制的新技術,如2008版ISO 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抽樣檢驗新標準等;另外,機電產品的可靠性技術也得到飛速發展,這些內容在本書第2版中都未得到深入反映或基本沒有涉及。為此,機械工業出版社與作者協商,決定出版本書的第3版。
第3版對現代質量工程的內容進行了重新梳理,在突出本書“工程”特色的原則下對內容進行了重新編排,除保留第2版中得到廣大讀者充分認可的內容外,又在第2版的基礎上增加了這幾年得到廣泛應用的新技術,如機電產品可靠性技術,從而使得本教材能夠全面反映質量工程技術的全貌和全新技術的進展。在內容編排方式上,我們將質量工程的內容分為:基本概念(第一章、第二章);質量管理技術(第三章、第四章);基礎技術和方法(第五章、第六章);產品壽命周期質量控制技術(第七章、第八章);質量工程通用技術(第九章、第十章)和質量工程新技術(第十一章)。這種編排方式不僅便于讀者理解質量工程的全貌,也便于讀者由淺入深地學習。
第3版仍然由重慶大學張根保教授擔任主編,并編寫了第八章、第九章;重慶大學劉英教授擔任副主編,并編寫了第四章和第六章;重慶大學倪霖副教授編寫了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七章;重慶理工大學俞寧副教授編寫了第三章;重慶大學陶鳳鳴副教授編寫了第五章和第十章;溫州大學龐繼紅副教授編寫了第十一章;西南大學羅書強副教授制作了與本書配套的電子課件。全書由張根保教授統稿,劉英教授協助。
在第3版編寫過程中,我們參考了眾多的教材和專著,但難免掛一漏萬,可能存在部分參考資料沒有列入參考文獻的現象,在此我們向所有參考資料的作者表示感謝,不足之處敬請大家諒解。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機電類、工業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專業高年級學生的教學用書和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工業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質量檢驗人員、質量管理人員、生產管理人員、研發人員及企業各級領導參考和自學之用。
質量工程技術發展非常快,盡管我們盡了最大努力,希望能夠為廣大讀者提供一本高質量的質量工程教材,但由于水平有限,缺點錯誤在所難免,希望廣大讀者對本書提出批評意見(genbaozhang@263net),以利于本書質量的提高。
編者
第2版前言
本書第1版自2000年出版以來,已先后印刷多次,很多高校采用本書作為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質量工程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最近幾年不少新技術又得到廣泛應用,如2000版ISO 9000、6σ技術、零缺陷管理、卓越質量、數字化質量管理等,這些新技術在本教材第1版中都沒有得到反映。為此,機械工業出版社與作者協商決定對此書進行修訂。
修訂時,作者對全書的內容進行了重新編排,保留了第1版中得到廣大讀者充分認可的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增加了這幾年得到廣泛應用的新技術,如6σ技術、卓越質量管理等,以使本教材盡量反映質量工程技術的全新進展。
本書第2版仍然由重慶大學張根保擔任主編,并承擔第十章的編寫;重慶大學劉英擔任副主編,并承擔第六章、第七章和第九章的編寫。其他編寫人員及其具體分工如下:北京理工大學劉佳編寫了第五章;重慶工學院俞寧編寫了第三章和第四章;重慶大學倪霖編寫了第一章和第二章;中國計量學院胡獻華編寫了第八章。全書由張根保負責統稿,劉英協助。浙江大學吳昭同教授、西安交通大學蘇秦教授分別審閱了全稿,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第2版編寫過程中,我們參考了眾多的教材和專著,但難免掛一漏萬,可能存在部分參考資料沒有列入參考文獻的現象,在此我們向所有參考資料的作者表示感謝。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機電類、工業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專業高年級學生的教學用書和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工業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質量檢驗人員、質量管理人員、研發部門的研究人員及企業各級領導參考和自學之用。
質量工程技術發展非常快,盡管我們盡了最大努力,希望能為廣大讀者提供一本高質量的教材,但由于我們的水平有限,缺點錯誤在所難免,希望廣大讀者對本書提出批評意見(genbaozhang@263net),以利于本教材質量的提高。
編者
第1版前言
本書是根據1998年8月在黃山召開的第二屆全國高等學校機械設計及制造、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小組第三次全體委員會會議上討論通過的教材編寫要求而組織編寫的。
現代質量工程(Advanced Quality Engineering)是一門新興的交叉性邊緣學科,它涉及現代企業管理、產品質量控制、產品設計與制造技術、現代測試技術、技術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等多門學科。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好壞,對企業的競爭力具有重要的影響,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此外,產品和服務質量也是一個國家國民素質、整體經濟和科技實力的集中體現。因此,世界各國政府和企業界都將提高產品質量、提供優質服務作為一件重要的大事來抓。
本書在全面論述現代質量工程基本概念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的最新成果,以全面質量管理為主線,系統地介紹了現代質量工程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在結構上力求使系統性、全面性、理論性、實用性和先進性相結合;在選材上力求全面反映現代質量工程的最新進展,并符合未來發展趨勢;在撰寫手法上力求新穎性并便于自學。
全書共分九章,第一章主要介紹現代質量工程的基本概念、內容、發展概況及發展趨勢;第二章詳細介紹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第三章介紹各種主要的保證質量的設計方法;第四章全面介紹質量控制的概念和各種常用技術;第五章介紹制造過程質量自動控制技術;第六章系統地介紹質量檢驗理論和方法;第七章介紹質量經濟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第八章介紹質量體系和ISO 9000標準的概念及質量體系的認證;第九章介紹計算機在質量工程中的應用及計算機集成質量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和實施。
本書的第一、四、五、六、七、九等六章由重慶大學張根保編寫;第二章由大連理工大學滕素艷編寫;第三章由北京理工大學劉佳編寫;第八章由四川省機械工業質量技術保證中心程小泉編寫。全書由張根保統稿并擔任主編。本書由浙江大學吳昭同擔任主審并審閱了第一章和第二章。參加審稿的還有浙江大學楊將新(第四章和第七章)、余忠華(第三章和第五章)和丁啟全(第六章和第九章),以及杭州汽輪機動力集團公司韓君己(第八章)。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機電類、工業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專業高年級學生用書和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亦可供工業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質量管理人員、科研部門的研究人員及企業各級領導參考和自學之用。
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廣泛參考了國內外多種同類著作、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在此我們謹向有關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雖然盡了最大的努力,但在內容上仍不免有局限性和欠妥之處,竭誠希望使用本書的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利于本教材質量的改進和提高。
編者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 XD1.FBD
第一章質量工程概述
第一節基本概念和定義
第二節提高質量的意義和重要性
第三節質量工程發展史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質量工程的基本原理
第一節質量大師的質量哲學
第二節八項質量管理原則
第三節閉環質量控制
第四節卓越績效模式
第五節質量經營及其戰略管理
第六節質量策劃與質量領導
第七節現代質量工程的基礎性工作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全面質量管理
第一節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全面質量管理的工作方法
第四節全面質量管理的組織和實施
第五節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成敗的因素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ISO 9000質量管理體系
第一節ISO 9000質量管理體系概述
---------- XD2.FBD
第二節ISO 9000質量管理體系基本原理
第三節ISO 9001:2008標準簡介
第四節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
第五節質量管理體系的審核和認證
第六節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三標一體化管理體系
第七節ISO/TS 16949標準簡介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質量控制常用技術
第一節質量工程中的數據
第二節常用的統計分析工具
第三節控制圖理論
第四節質量管理新七種工具簡介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質量檢驗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質量檢驗概述
第二節質量檢驗計劃的編制和實施
第三節抽樣檢驗方法
第四節計數標準型一次抽樣方案及其應用
第五節計數調整型抽樣方案及其應用程序
第六節理化檢驗與計量管理
第七節AUDIT質量檢查方法簡介
復習思考題
---------- XD3.FBD
第R四節計數標準型一次抽樣方案及其應用
第五節計數調整型抽樣方案及其應用程序
第六節理化檢驗與計量管理
第七節AUDIT質量檢查方法簡介
復習思考題
第七章面向質量的設計
第一節質量設計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質量功能配置
第三節質量規劃
第四節參數設計
第五節容差設計
復習思考題
第八章制造過程質量控制
第一節制造過程質量控制的基本概念
第三節工序控制
第四節現場質量管理
第五節制造過程質量自動控制
---------- XD4.FBD
復習思考題
第九章可靠性工程與技術
第一節基本概念
第二節產品可靠性的常用度量參數
第三節產品故障率浴盆曲線
第四節可靠性工程的整體框架
第五節可靠性分析控制
第六節可靠性設計控制
第七節其他環節可靠性控制
復習思考題
第十章質量經濟性分析與控制
第一節質量經濟性概述
第二節質量成本分析
第三節質量經濟分析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一章先進質量工程技術
第一節零缺陷質量管理
第二節6σ質量管理
第三節數字化質量管理
第四節質量工程的發展趨勢
復習思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