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與福建農林大學研究生教材出版基金資助出版。本書共12章,編寫過程中力求內容具有前沿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反映國內外最新的研究動態,全面總結環境微生物電化學的基本原理與應用現狀。全書主要內容包括電化學理論基礎、電活性微生物的理論基礎、環境中的電活性物質、電活性微生物表征技術、微生物電化學系統、微生物電化學與碳循環、微生物電化學與氮循環、微生物電化學與鐵循環、微生物電化學與硫循環、微生物電化學與重金屬轉化、微生物電化學與有機污染物降解等。
本書圍繞調控典型城鎮有機廢物的生物轉化過程,以制備不同類型的高值化學品為目標,通過構建相應的功能微生物菌群,建立混合微生物的代謝調控方法,揭示有機廢物高值生物轉化的調控原理,為城鎮有機廢物高值生物轉化提供理論與技術指導,助推我國“無廢城市”建設及“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本書介紹分析了我國湖泊、河流、濕地等面臨的實際問題,并以生態學視角闡釋水域生物要素與生態過程;在此基礎上,梳理總結了水域生態恢復的理念、技術方法,并介紹了不同生態系統類型的代表性工程案例;進一步總結了水生態恢復方案的設計流程,并提供了來源于實際工程的設計方案,幫助讀者學習與掌握設計方法。本書注重生態學理論、工程思維和技術方法的相互貫通,可用于大專院校生態環境專業教學,也可以為相關領域工程師學習理論和技術方法提供較好的參考。
本書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自2019年啟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之典型工礦區地表系統健康診斷與綠色發展模式考察的總結性專著,由工作在青藏高原一線的科研人員共同編著。全書共6章,包括科考的背景、意義、目標及內容,科考區域和路線,青藏高原典型工礦區地表系統健康診斷,青藏高原典型工礦業生產活動特征及污染物排放分析,青藏高原典型工礦區景觀格局的環境質量響應特征,高原地區能礦業發展現狀與綠色發展模式探討等。本書的特點是通過科考獲得了大量的高原工礦業生產、污染物排放、地表環境質量、產
本書匯集了作者及團隊在水力空化領域的多年科研和實踐成果,以水力空化的發展歷史、水力空化基本原理以及裝置設備為基礎,全面介紹了水力空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化學基礎、水力空化強度的影響因素、水力空化降解有機污染物的研究、水力空化強化高級氧化技術降解有機污染物的研究、水力空化消殺微生物的研究、水力空化技術去除環境污染物的工程應用及案例解析。本書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及技術應用性,可供從事水力空化或水力空化聯合其他高級氧化技術等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閱讀,也適合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市政工程
本書共七章,內容包括:“新戰略:邁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新機遇: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機遇與經驗”“新理念: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路徑:大力發展生態經濟體系”等。
本書系統全面地歸納建筑室內供水安全現狀及供水管道微生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進展;闡述供水管道微生物腐蝕機理和影響因素,解析冬季供暖期和夏季高溫期建筑室內供水管道水體滯留引起的細菌微生態變化特征,闡明建筑室內供水管道中真菌微生態對滯留的響應,分析突發藻類污染影響下建筑室內供水管道中細菌微生態的演替特性,探明硝酸鹽及天然有機物對腐蝕細菌腐蝕特性的影響。
本書系統全面地闡述微生物生態學的基本原理、研究現狀、微生物在地球化學循環中的作用;歸納環境微生物生態學的研究方法;解析活性污泥、飲用水管道、好氧反硝化脫氮微生物和景觀水體微生物生態特征,并結合案例分析環境微生物生態學理論在高效菌群/菌株分離中的應用;介紹環境微生物生態學中針對高通量測序數據的多種高級統計分析方法和可視化技術。
本書以縱橫兩條線多視角闡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取得的偉大成就?v向線,主要以歷史視角溯源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及中國共產黨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和實踐探索,以現實視角概述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理論體系、創新價值和實踐路徑,以未來視角展現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的“雙碳目標”和對全球環境治理提供的中國方案;橫向線,主要圍繞生態文明五大體系,即生態文化體系、生態經濟體系、目標責任體系、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安全體系,展現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中華大地上的偉大實踐和取得的重大成果
本書從生物的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等層次闡述了以下內容:生態學的基本原理;污染物在生態系統中的遷移規律,生物富集,環境污染的生態治理;環境污染的生態監測;生態工程、生態規劃、生態文明等內容。編排了實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書力求做到文字流暢,結構明晰,在章節之間插入了一些相關的知識或閱讀材料,盡可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也可增加本書的可讀性。本書是高等職業教育教材,供高等職業教育本科和大專環境保護類專業和生命科學類專業的學生使用,也可供其他專業師生和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科技人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