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曾經是古羅馬帝國崛起之前地中海的霸主,其經濟和軍事實力遠在古希臘各城邦之上,控制著該區域的商業。古羅馬崛起后,不斷擴張,為了統一地中海周邊,和迦太基進行了長達百余年的布匿戰爭,迦太基在統帥漢尼拔率軍時期,達到其軍事的高峰,曾經攻入羅馬帝國的核心區域亞平寧半島,險些滅掉羅馬,但羅馬軍隊最后擊敗了漢尼拔大軍,并且乘勝追擊,攻陷了迦太基都城,這個輝煌的古國就這樣終結了。 突尼斯大學教授薩米爾·奧納拉,以迦太基城的建立、毀滅、重建為線索,帶我們重返歷史現場,走進這座非洲大陸上的偉大城邦,感受它橫跨
布爾戰爭(1899-1902)是現代歷史上最引人深思的戰役之一,它被貼上諸多“標簽”:第一次媒體戰、世界大戰的前身、種族隔離的始作俑者。雖然作為超級大國的英國和非洲南部兩個微不足道的布爾共和國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國力差距,但出人意料的是,英國為了勝利,消耗了大量物力財力,甚至不惜發動了針對平民的恐怖主義活動。作者圍繞三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來探討戰爭,分別是荷蘭律師威廉·萊茲;英國戰地記者溫斯頓·丘吉爾;年輕的布爾指揮丹尼斯·雷茨。通過他們三人的經歷和的故事,本書講述了一段不一樣的南非歷史。<
本書內容包含:阿布·辛拜勒;凱拉卜舍;菲萊;考姆翁布;埃德富;伊斯納;盧克索;卡納克;美迪奈特·哈布;帝王谷;戴爾·埃爾-巴哈里;登德拉;阿拜多斯;戴爾·埃爾-阿馬爾納;薩卡拉;阿布西爾與阿布·哥拉布;吉薩;亞歷山大里亞;人物與服飾(一);人物與服飾(二);游覽指南。
本書論述了盧旺達19世紀到21世紀的歷史發展,尤其側重于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前后的歷史。本書是當代研究盧旺達歷史與大屠殺研究的經典之作,先后出了7版。 本書主要內容及章節為:盧旺達社會與殖民統治對其影響:文化神話的形成(1894—1959),胡圖人共和國(1959-1990),內戰與外部干預(1990年10月-1991年7月),邁向民主(1991年7月-1992年6月),阿魯沙和平協定(1992年6月-1993年8月),屠殺紀(1993年8月4日-1994年4月6日),大屠殺與新戰(1994年
本書作者是在開羅度過大半生的著名記者, 將帶領讀者開啟一段針對這座最古老、最豐富多彩的古城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文化挖掘, 揭開這座宏偉城市神秘面紗: 它的后街和集市, 它的肚皮舞劇院和酒吧, 它擁擠的貧民窟和時尚的沙龍, 它無比豐富的過去和充滿挑戰的未來。這座綽號“勝利者”的城市幾千年來命運多舛, 它曾擁有睥睨一切的輝煌, 也曾在征服者手中傷痕累累。它不斷自我完善, 卻從不肯出賣尊嚴與靈魂。它無比古老卻飽含生機, 讓我們一同領略這座充滿灰塵和混亂之美的城市。
《美麗之屋:古埃及神話與民俗》以古埃及神話和民俗為主體,通過古埃及最著名的三個神系,著重介紹了神話中的眾多神靈。神話部分通過不同時期的文獻介紹古埃及著名神靈的信仰起源與發展演變,其間穿插了泰芙努特的流亡人類的叛變奧西里斯之死荷魯斯與賽特的爭斗巴哈頓的王子等古埃及著名神話故事,全方位地講述古埃及神話的獨特之處。民俗部分則講述了被神話影響的古埃及世俗生活,覆蓋了國王、貴族和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古埃及人的職業體系、節日慶典、衣食住行、婚喪嫁娶、休閑娛樂等內容。
《生命之宮:古埃及歷史與地理》以古埃及歷史和地理為主體,講述公元前 31 世紀到公元前 30 年期間,古埃及從原始部落聯盟到古代地中海首屈一指的強大帝國再到衰落滅亡的全歷程。歷史部分包括了古埃及的統一,古王國金字塔時代的發展,第一中間期的混亂與外敵入侵,轟轟烈烈的驅逐外敵戰爭,強盛的新王國崛起,阿赫那頓的宗教改革,與西亞赫梯帝國的爭霸,面臨亞述、努比亞和波斯人的入侵以及希臘化的托勒密王朝建立。地理部分則著重講述埃及的地理環境對古埃及文明的影響,尼羅河、沙漠、綠洲、地中海,無不深刻影響著古埃
本書貫穿古今,較為完整地展現了突尼斯的歷史畫卷,涉及突尼斯早期柏柏爾文明的形成、迦太基帝國時期突尼斯的對外征服、羅馬統治時期的突尼斯、汪達爾和拜占庭統治時期的突尼斯、阿拉伯人的征服和突尼斯的伊斯蘭化、奧斯曼統治時期的突尼斯、法國對突尼斯的征服及殖民統治、突尼斯民族解放運動、獨立之初的探索、現代化建設的成就與挫折、本?阿里統治時期、“布瓦吉吉事件”及突尼斯歷史發展的新篇章等,內容豐富,是一部系統全面的突尼斯國家通史,對于我國讀者了解這個國家的發展路徑及非洲阿拉伯區域的整體面貌有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