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立足于中國特色全球海洋治理理念,聚焦海洋環境及海洋安全治理、海洋空間規劃與綜合管理中的現實挑戰,具體揭示海洋生態環境治理、東盟應對海上非傳統安全的理念基礎和運行機制,同時基于多學科方法分析涉海翻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的框架、議題等重要的理論和政策問題。
本書是關于海洋大數據治理的一本學術專著,是國家海洋數據管理多年科研成果和實踐工作的總結凝練。全書內容分為理論篇、方法篇和實踐篇,共3篇、15章。全書內容宏觀全面,涵蓋海洋大數據治理的基本理論、技術方法和翔實案例,充分總結和凝練了近十年我國海洋資料管理規章制度和技術標準建設、海洋數據匯聚管理和共享服務等方方面面的海洋大數據治理工作成果,是數據治理理論在海洋大數據領域的實踐應用與提煉升華,是首部推動海洋大數據治理理論體系和方法論的書籍。
本書從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角度系統、全面介紹海洋預測預報與挖掘分析技術。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3章)是數據部分,對海洋大數據的特征、資源分析、處理評估、平臺架構、存儲管理、分析處理等進行闡述;第二部分(第4-5章)是方法部分,介紹基于機器學習的海洋大數據的典型挖掘分析方法,包括回歸方法、聚類方法、關聯方法、分類方法及可視分析方法,并給出典型的深度學習預測方法;第三部分(第6-10章)是應用部分,利用海洋大數據處理方法對各類海洋數據進行分析預報的成果展示,包括對海表溫度、海面高
本書內容基于大量現場調查資料并結合有針對性的實驗室培養實驗數據,闡述了近海海域溶解無機營養鹽、溶解氧(DO)和有機碳的生物地球化學特征,探討了該海域夏季底層海水低氧酸化形成機制,評估了大規模海灣扇貝養殖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機制,豐富了對于人類活動影響下近岸海域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認識。 生源要素碳、氮、磷、硅和氧是海洋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基本要素,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作為世界海洋經濟大國,多年來海水養殖的規模和產量均位居世界首位。扇貝作為重要的海洋養殖經濟貝類,在我國的漁業養
從水聲物理的角度,研究聲波在水下輻射、傳播、接收等相關的聲學現象與規律。聲學、連續介質力學(彈性力學、流體力學等)、數學物理方法是水聲物理的理論基礎。 水聲物理基于數學物理方法,結合聲學基礎掌握的聲傳播理論,應用于海水介質,重點介紹海水中的聲速與吸收、折射、反射與散射、混響、水下噪聲、聲起伏等。本書講述水聲物理導論:通過介紹海水的聲學特性,初步構建描述海洋中聲傳播的基礎理論;介紹海洋中的聲波折射,描述典型深海與淺海傳播條件下的聲場規律;介紹海洋中的聲波反射與散射,描述典型目標的聲散射以及目標強度
本書以海洋創新數據為基礎,構建了國家海洋創新指數,客觀分析了我國海洋創新現狀與發展趨勢,定量評估了國家和區域海洋創新能力,開展了區域海洋創新績效格局演進與中國海洋科技創新政策演變分析。本書同時開展了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態勢、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專題分析。 本書既是海洋領域的專業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大學生的參考用書,又是海洋管理和決策部門的重要參考資料,并可為全社會認識和了解我國海洋創新發展提供窗口。
長三角地區灘涂資源豐富,約占全國的40%,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灘涂圍墾開發,獲得了6000 km2的土地資源,為長三角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國土資源保障。然而,大規模圍填海活動導致濱海濕地面積減少,自然岸線銳減,海岸帶生態系統受到威脅。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綠色發展理念對灘涂保護利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應加強濱海濕地保護,嚴守海洋生態保護紅線,改善海洋生態環境,提升生物多樣性水平,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本書總結了多年的科學研究成果和工程實踐經驗,在三個層面系統闡述了灘涂資源的演化機制、多目標利用與生態保護修復。
海洋裝備的水下結構安全一直是海洋油氣資源順利開發的關鍵環節,安全檢測技術具有“難實施、測不出、測不準”等瓶頸。尤其當前中國海洋油氣資源開發逐步走向深海,對于深水結構安全保障技術具有更迫切的需求。本書內容豐富、章節邏輯合理,詳述了交流電磁場檢測技術的發展過程,涉及基礎理論、缺陷識別方法、儀器研制、新技術結合及工程應用等多方面的內容,為海洋裝備的水下結構安全檢測提供了先進解決方案,能夠為本領域的科研和工程人員提供很好的學習資料,促進先進技術在工程領域的推廣應用,也為深海裝備結構安全檢測提供
本書系統梳理了代表性國際組織和沿海國家有關海洋經濟統計的創新舉措,內容涉及海洋經濟統計理論知識(海洋經濟相關概念與范疇以及海洋經濟統計的實施主體、對象和內容)和國際海洋經濟統計實踐成果(國際海洋經濟發展指標、海洋經濟相關指數及海洋研究報告)等方面。本書主要基于文獻研究法和比較分析法,從統計學角度解讀國際海洋經濟的發展情況,以期為我國強化海洋經濟統計頂層設計,以及推動海洋經濟統計和調查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和制度化提供相關參考和國際經驗借鑒。
本書以海洋地理信息為切入點,結合海洋環境應用方向,創新提出"數據-模型-知識"三元一體的共享與互操作新型技術體系,按照"數據標準統一、模型開源開放、知識動態互聯"技術路線,開展以《通用海洋測繪數據模型》(S-100標準)為核心的海洋地理信息全空間數據模型構建方法研究,提出全球多尺度地理網格剖分HYGrid模型,構建海洋環境知識圖譜并實現基于知識圖譜的海洋環境信息檢索和與智能推薦。本書提出的"數據-模型-知識"三元一體的共享與互操作新型技術體系,為實現"數據、模型、知識"的關聯集成提供了理論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