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安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主辦了中國應急管理創新論壇(2021)。本書收集了與會領導、專家、學者的演講與論文,圍繞重大風險防范化解展開,具體包括以下五個專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經驗研究應急管理現代化研究統籌發展和安全建研究應急管理學科建設研究應急管理科技產業支撐研究。
本書以現代社區的核心理念“參與”為出發點,探討專業社會工作服務促進城市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可能、可行,以實現居民積極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推進基層社區治理。同時,通過不同層面的專業社會工作服務的具體實踐,總結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參與社區治理的有效路徑和實踐模式。
本書為團結出版社系列書籍《國殤》之第十一部,是一部有關抗戰時期紅十字醫療救護工作的紀實作品。全書聚焦以新加坡籍愛國華僑,時任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理學系主任、副院長林可勝為代表的中外醫務工作者群體,記錄了全體醫護在艱苦的戰爭時期,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克服各種困難在貴陽圖云關實施醫療救援,完成人員培訓、物資募集等工作的全過程,并配有百余幅珍貴的歷史圖片。本書全面介紹并高度贊揚以林可勝為代表的中外醫務工作者群體,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可歌可泣的圖云關精神,具有極大的愛國主義教育價值。
本書為成都市民政局郫都菁英百人培養計劃委托項目的成果圖書,為服務于基層治理的研究性論著。本書分為理論與形勢、模式與路徑、實踐與案例三個篇章,立足于基層治理的現實需求,不局限于地方融媒體和公共文化資源為主體的地方傳播體系,將社區鄉村的黨群工作和社會工作中的傳播活動一并納入統籌考察的視野,探討基層治理的媒介環境、時代要求、輿論統籌、群眾路線,梳理出動態平衡的基層傳播活系統模型、滿足必要多樣性的基層傳播路徑,同時結合西部地區的社工服務、宣傳工作等案例分析,試圖通過以傳播學的視域,探尋到強化基層在
鄉村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黨建引領始終是鄉村治理的一條主線,共建共治共享是鄉村有效治理的出場路徑,以村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和以有效為標準的工具理性是鄉村治理前行的動力,精細化治理和數字化治理的特質展現著新時代的風采,自治、法治和德治體系的協同推進演繹著自上而下的整合邏輯和自下而上的治理邏輯的同構性。不論是三治體系的構建,還是共建共治共享從格局到制度的跨越,都需要鄉村社會治理內部與內部的融合,以及內部與外部的融合。
福利倫理作為福利政策、福利制度和福利實踐內在的價值導向和目標追求,其意義和作用不容忽視。本書在探討該不該提供福利應該由誰來提供福利應該給誰提供福利應該提供什么樣的福利等幾個應然性理論問題的基礎上,闡明了社會福利在道德上的正當性理由,文化因素尤其是傳統倫理文化等決定著社會福利模式的最終選擇,中國社會福利事業經歷了曲折的發展,中國社會福利保障制度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進而提出了當代中國社會福利的倫理價值理念和分配原則,在對當代中國社會福利實踐問題進行
《電子政務藍皮書:中國電子政發展報告(2022)》是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組織編撰的反映我國電子政務發展進程和最新進展、研究和分析電子政務領域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第15部年度報告。
報告在分析總結我國電子政務發展十年來具有里程
《突發事件應急指揮理論與方法》主要內容包括:應急指揮的內涵、應急指揮體系構建、應急信息管理、應急指揮決策、應急行動組織、應急協調控制、應急指揮風險控制和應急指揮效能評估等。全書既有應急指揮理論方法方面的概括、探索和創新,又有對應急指揮實踐的指導,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本書適用于從事應急管理、應急救援、指揮決策等方面工作人員的學習和培訓,也適合軍隊指揮學、資源與環境(應急救援)等研究生專業和消防指揮、搶險救援指揮與技術、核生化消防、應急管理、應急管理與技術等本科專業教學使用。
本書以“活力中國”為主題,旨在基于實證研究,圍繞激發社會活力和基層活力,解釋社會治理創新與社會體制改革在實踐探索中所形成的主要經驗和模式,進而揭示其中所呈現的中國道路及其理論創新。本研究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基于前沿案例的觀察和分析,對社會體制改革和治理創新領域的經驗進行總結;二是在此基礎上,考察社會組織體制改革和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的頂層設計和最新動向,關注其與地方實踐的互動關系。
知識日益成為政府組織重要的戰略性要素,共享和整合政府不同部門中所擁有的多樣化知識也被視為形成和提升組織核心能力和公共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而政府組織并不是自然地交換知識信息以尋找更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案,而是需要知識共享管理策略的有效干預。本書基于協同視角,考察政府跨部門知識共享的運行機理和實踐特征,探討多維協同因素對政府跨部門知識共享的影響機制,分析跨部門知識共享對組織績效的促進效應,進而提出有效的政府跨部門知識共享的實現機制及其推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