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十二卷, 主要探討“政制和法律”。前三卷主要探討立法與德性、教育和政制的關聯, 卷四至卷八處理城邦的組織-物質安排、政治安排、社會組織、法律系統和經濟運作, 卷九至卷十二涉及具體的法律規定。柏拉圖賦予了法特殊的哲學意圖: 法意在發現實在, 認識最重要的人類事務的本質, 真正的法是理智規定的分配!斗x》中蘊涵著深刻的哲學和教育意圖。作為西方法哲學思想的源頭, 《法義》首次深入、完整而又系統地闡述了立法的目的及其哲學基礎, 法律與政制、德性、教育、詩歌、宗教之間的關系, 以及家庭、城
本書遵從西方學術界公認的忒拉緒洛斯體例, 收錄柏拉圖所有傳世作品, 包括35篇對話、13封書信、釋詞1篇和托名作品7篇, 分三卷出品: 一卷為中短篇對話、書信、釋詞及托名作品, 二卷和三卷分別為柏拉圖的長制對話《理想國》和《法義》。
本書是我國第一個按照標準希臘語編輯本來翻譯的全譯本, 是嚴肅認真的《理想國》“標準”漢譯的開端, 譯文準確、流暢, 有豐富的注釋, 文后有對話綱要、專有名詞索引、內容索引和參考書目, 是一個經得住核對希臘語原文的譯本, 不僅對于專業學者還是普通讀者, 都是一個可靠、可讀的譯本。
本書是古羅馬“五賢帝”之一的馬可·奧勒留的著名作品。《沉思錄》來自于作者本人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 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馬可·奧勒留在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系, 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 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 要擯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 要正直地思考。
古羅馬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一生的哲學踐行
面對不確定的人生與命運,
斯多葛哲學如何幫助他安頓靈魂,啟迪智慧
·
馬可·奧勒留是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也是斯多葛哲學家。在命運多舛的一生中,哲學給了他指引和智慧。他的偉大不僅因為他是一位賢明的君主,
本書是西塞羅寫于公元前45-前44年的對話體哲學著作。他在本書中堅持“新學園派”的懷疑主義立場, 以“神存在與否”這一問題為起點, 進一步闡釋了神的形象、家園或居所及生活方式等具體問題, 分別考察了伊壁鳩魯派原子論的神學觀和斯多亞派的泛神論, 揭露了前者思想的無神論實質和后者思想的命定論歸宿, 從根本上研討了處在共和制到帝制劇變中的羅馬所亟待解決的時代課題, 即公民的道德行為和幸福生活是否能夠奠定在神學乃至宗教之上。
本書全面回顧了黑格爾對現代性反思和批判的發展歷程,把其分為3個歷史時期,呈現出從早期崇仰現代性原則到中期批判現代性弊病再到晚期和解現代性矛盾的發展特征。通過分析黑格爾的現代性批判與宗教批判之間的張力關系,考察了黑格爾對時代問題和反思與回應。從現代性的批判性、現代性的邏輯原則、現代性的弊病及根源、超越現代性的路徑等四個方面,歸納了黑格爾現代性批判思想的發展邏輯。黑格爾建構了現代性概念的哲學詮釋方式,基于哲學的思辨認為現代性的本質是主體性的原則和理性邏輯。在此基礎上黑格爾提出了現代性批判的
相比1812-1816年出版的《邏輯學》(即本社的黑格爾著作集第5、6卷),學界把此本《邏輯學》稱作“小邏輯”。從內容上看,“小邏輯”的核心部分仍然是存在論(第84-111節)、本質論(第112-159節)、概念論(第160-244節)這三篇,但它并非僅僅是“大邏輯”的凝縮版,而是另外增加了《哲學科學百科全書》的三版序言(1817、1827、1830)、全書導論(第1-18節)、以及“邏輯學的先行規定”(即著名的“思想對待客觀性的三種態度”,第19-83節)等全新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某種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 “干預: 九種批判模式”“提綱: 一些批判模式 (續)”“辯證法附論”和“一些批判模式 (再續)”, 共收錄22篇文章, 對戰后德國的思想、流行文化、教育以及科學實踐等論題作了討論和反思。本書是阿多諾文化批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阿多諾在文化批判領域的代表作之一, 深刻反映了阿多諾對工業文化的憂慮, 對當時流行的電視文化、流行音樂等充滿匠氣的流水線產品造成的人的意志和人格的損害的擔憂。
本書試圖透過位全面理解并超越現代的哲人尼采的火眼金睛,觀察現代思想的開端,即培根-笛卡爾主義與柏拉圖傳統相遇的時刻,由此展示現代意識為何以及如何被現代思想奠基者塑造出來。作者沒有像通常的哲學史家那樣,歷史地和批判地闡述某些哲學理論的產生、發展和影響過程,而是在尼采的指引下,悉心解讀了三個原文本:培根的《新大西島》《宣告一場圣戰》和笛卡爾的《方法談》。作者繼而聯系這些文本的基本問題,對勘尼采本人的兩個文本,《論歷史對生活的利與弊》與《快樂的科學》。這三位哲人背后無不隱藏著柏拉圖的影子,他們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