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鄉愁如煙、追思如潮、歲月如歌、生命如花、浮生如夢五個篇目內容組成。全書收錄160余篇精短小品,描摹事態人情。主要內容包括:《家的概念》《祖居印象》《小村記》《梅香泉記》《臘梅看我亦如是》《林泉隱者》等。
本書為《2022年中國女性文學作品選》的延續,是由著名評論家、女性文學研究專家、北師大教授張莉主持編選,在原來的小說選本的基礎上,又增加一本非虛構的選本。在以更廣闊的視野,清晰判斷出女性文學成長的整體脈絡,也是一種對當下中國女性生存樣態的直觀記錄。以“此在”“記憶深處”“遠游”為輯,涵蓋內容多元,從親情救贖到愛情熱望,從孤身奮斗到靈魂相碰,從青春迷惘到耄耋回憶,從遠游際遇到打開自己,是一部誠實的女性生活圖鑒。
人生的本質,就是一個人活著,用自己的心將生活層層過濾,才能得到生命的精華和真諦。 關于親情,宗璞說:“我過了四十歲,還是覺得睡在母親身邊最心安。” 關于愛情,宗璞說:“生活最豐滿處是因為他有了我,我有了他。世上有這樣的擁有,永遠不能成為過去。” 關于悲喜,宗璞說:“哪怕得到的是難題,是痛苦,我卻因世界上不只有我一個自己,而覺得更充實更溫暖。 ” 關于未來,宗璞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落到了谷底,無可再落,就有了上升的希望。” 《一生自渡》是茅盾文學獎得主宗璞寫給年輕人的
如何寫花?“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船,船艙鼓鼓的。” 如何寫云?“小朵匯成大朵,如堆綿,如積雪。一會兒,綿和雪變化成一群白羊,一只大狗——狗是在牧羊嗎?” 如何寫人?“母親的愛護,許多細微曲折處是說不完,也無法全捕捉到的。但也就是因為有這些細微曲折才形成一個家,這個家處處都是活的,每一寸墻壁、每一寸窗簾都是活的。” 如何寫事?“在清華園中長大的孩子對北平的印象不夠豐富,而夢里塞滿了樹林、小路、荷塘和那一片包括大禮堂、工字廳等處的祥云繚繞的地方。”
本書呈現了一個普通人在浮浮沉沉的生活里的所有心緒,一種與宏大敘事相對應的普通人的真實生活。作者身體力行地告訴讀者如何找到自己心中真正想要,如何不卷不躺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找到讓自己舒服和自洽的方式。
本書收集整理冰心散文22篇,主題涉及人生傳記、童真絮語、日常見聞和時事所感等不同面向。既收錄了《我的故鄉》《我的童年》等記錄人生的自傳性作品,也收錄了《新年試筆》《遙寄印度哲人泰戈爾》等文學相關作品。冰心散文情感細膩,文字優美,且多從生活出發,講述自己與親友之間的互動,展現深刻情誼。由此四輯描畫出冰心的散文世界。
《朱自清: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是名家散文系列之一種,該系列從燦若星辰的中國現代散文家中遴選出一批作者,精選其散文創作中的經典作品,結集成冊,以饗讀者。
本書收錄了38篇朱自清創作的散文,大多廣為流傳,包括歷來都被作為白話美文典范收入各類語文教材的一些篇目,例如《春》《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書共分四輯:以景傳情的荷塘月色、抒情憶人的背影、攬勝記游的旅行雜記、指摘時弊的我們的時代。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平易的敘述表達出來,筆致簡約,親切,讀來有一種娓娓動人的風
本書是沈如峰對自己1946年3月至1950年1月隨軍生涯的真實記錄。他用近似白描和略加文學修飾的筆法,記錄了戰爭概況、敵我態勢、戰斗片段、行軍過程、戰地生活、民情實景,以及有關政治工作和軍心士氣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真實呈現了沈如峰從一名學生到老師、記者、軍隊干部的成長過程。
本書的另一條線索是沈如峰與未婚妻王萍堅貞不渝的愛情故事。兩人從短暫相聚到長期分開,開始多年的通信、尋找,戰火紛飛的年代互相安慰、體貼,其中不乏革命者的浪漫與溫馨、堅定信念與追求愛情的統一,溫情與溫暖,感
本書是一位普通人民警察王春來50年踐行孝道的日記精華,是新時代家國文化的典型縮影和踐行代表。日記中所記錄的平凡樸實點點滴滴的行孝故事以及作者與兒子的精彩對話,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內涵!不僅給人一種積極的精神力量,更進一步呼喚新時代中華孝道文化的回歸,提倡忠孝文化,服務家庭倫理體系重建,服務家國文化建設,服務中華文化全面發展。
浪漫不分年齡,也無關歲月。一對年近七旬的老人,在疫情肆虐的時候,拋開塵世的紛擾,遠離鋼筋水泥的叢林,揮別燈紅酒綠的喧囂都市,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西部漫行”。這個過程既艱難又寂寞,既蒼涼又悲壯,西北的朔風吹來,夕陽將孤獨的身影拉得斜長,因特殊緣故,差點兒彈盡糧絕,露宿荒野。他們被困在青海一個荒涼的小城,舉杯邀月,以苦為樂,結識了當地一些熱情質樸的朋友。向西,一路向西,冒著極大的風險,頂著無窮的壓力,過了一道道關卡,收獲了一張張防疫卡片。他們用腳丈量了疫情歲月,用筆記錄了時代艱辛,用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