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選題既貼近現實又具有前瞻性,開篇選取了經濟學家錢穎一的文章,從五對關系梳理了中國經濟改發展歷程,而諾獎得主梯若爾的文章則從公共利益的角度考察了當下很多經濟問題的權衡取舍。“前沿”欄目中選取了當下比較關注的話題——創新,從社會規范的角度分析創新的影響因素,對理解創新政策有重要的參考。此外,《比較·第118輯》還從德國的住房保障、美國的平臺競爭以及創新的跨學科交流互動等選取了前沿性的稿子,為讀者理解當下的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
《我們的荊軻》以歷史傳奇刺秦為藍本,卻賦予人物以穿越般的現代思想,在犀利的對話、幽默的表演和顛覆性的故事背后,挖掘人性的真實,直面選擇的困境:荊軻究竟為何刺秦?俠客是否稱得上英雄?我們的追尋的高人在哪里?在彼岸抑或在此岸?
《回到原生態——馬克思經濟哲學的當代闡釋》一書共有七部分構成,試圖從不同角度和層面論說馬克思經濟哲學這一提法指稱的具體性內容。作者認為,馬克思經濟哲學具有相對獨立和固定的研究對象,完全可以作為邊緣性交叉性學科而存在。它與馬克思哲學和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之間具有內在必然的聯系,又以獨具特色的內容表示自己的存在。
全面把握馬克思經濟學基本原理,是全面理解19世紀40年代及之后的40年間馬克思實現的經濟學科學革命意義的基點,是認識一個半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體現的科學精神的基礎,也是現時代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石。馬克思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創立者,馬克思經濟思想或稱作馬克思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淵源。這里提出“馬克思經濟學”的概念,是為了區別于后來建立在馬克思經濟思想基礎上的、由馬克思之后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發展起來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本書通過對馬克思著作中有關政治經濟學基本
資本主義的歷史長期以來都被視作是一系列危機以各種形式重復上演:就業危機、資源危機以及金融危機。本書為解釋馬克思的危機理論提供了一個總體框架,展示了如何運用馬克思的辯證法去嚴格分析各種資本要素,進而揭示未來注定會發生的經濟危機與這些要素之間所存在的精確關系,反映了政治經濟中所蘊含的深層次矛盾。總的來說,作者認為只要金融結構會導致周期性崩潰,馬克思關于這一主題所寫的文章就始終能作為分析政治經濟動態的重要思想源泉。 只要世界持續處于循環往復的經濟危機之中,馬克思關于經濟危機的理論就將受到重視。主
本書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深入研究社會經濟運動的客觀規律,深刻分析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及其內在矛盾,科學論證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趨勢。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于我們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提高經濟學理論素養和研究水平,科學認識當今世界的經濟現象和經濟規律,更好地認識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和實踐都具有重要意義。
這是一本經典的經濟學科普讀物。鮑莫爾病是經濟增長的產物,指 停滯部門的商品和服務的成本必然會隨著進步部門生產率的提高而大幅上升。該書從這一概念入手,著重分析了醫療和教育這兩個成本不斷攀升的經濟部門。作者認為,這些部門之所以存在嚴重的鮑莫爾病,是因為其商品和服務包含的勞動成分很難在不降低數量和質量的情況下減少。經濟發展中存在鮑莫爾病并非壞事,正如鮑莫爾指出的,生產率的提高,既是導致鮑莫爾病的原因,也是療治鮑莫爾病的方法。所以,應對之策*終要落到生產率的提高上,而提高生
《中國經濟哲學年鑒》是一本對國內經濟哲學研究狀況進行總結性呈現的編著。《中國經濟哲學年鑒》2021側重于2020年來國內經濟哲學研究取得的成果。
本書作者為吉林大學商學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美國杜克大學訪問學者,吉林大學“匡亞明領軍教授”,吉林大學創新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省創新管理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通訊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評審專家。在知識經濟新時代背景下,以高標準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標準互聯互通加快國際化進程,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現實要求。因此,順應知識、技術與技術標準的融合發展趨勢,本書全面整合管理學、生態學、情報學等多學科理論體系,由不同
本教材從適應高職高專教材改革需要出發,以全面反映當代經濟理論最新內容,用實際案例解決抽象的理論問題為主要特色,努力從方法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和創新。本書結合當前經濟活動的一些新理論、新發展和新變化,引入了大量閱讀材料,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模式,提高理解和認識問題的能力。本教材在編寫形式上,采用了主題情景式的方式,凝練出18個貼近生活實際、切合學生興趣點的主題,對應18個經濟學核心知識點。分別是機會成本、供給與需求、均衡價格、彈性理論、理性消費、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生產與成本、收入分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