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邊疆研究所(原稱“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直屬的開放性研究機構,先后由翁獨健(已故)、呂一燃、馬大正、厲聲任主任。主要任務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科研改革開放和學科建設與發展的正確政治方向;繼承和弘揚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的優秀遺產和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組織和協調本單位及全國邊疆史地領域的學術研究;為本學科的學術繁榮,為維護國家統一,為我國邊疆地區的穩定和發展做出貢獻。《中國邊疆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編輯出版,本期為
《創意城市學刊》原名《杭州學刊》,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屬部門的專題性工作調研的成果以及杭州市社會科學成果發布的平臺。改版后,學刊突出創意城市研究主題,致力于創意城市學學科建設,突破地域局限,集聚學術力量,為創意城市和創意文化建設做出積極努力。學刊主要設有特稿、創意經濟研究、創意文化研究、創意社會研究、創意人才研究、創意城市研究、創意小鎮研究、政務創新研究、治理創新研究、歷史文化研究等欄目。
本書是云南大學印度研究院組織編撰的印度國情報告系列第5本。本書包括總報告、分報告、專題篇、附錄四個部分,綜合介紹了2017~2018年印度國內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出現的變化,分析了各方面呈現的新特點,重點關注了洞朗對峙與中印危機管控及影響因素、美印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印度海洋安全戰略的變化及影響,收錄了印度大事記和有關印度經濟的統計數據,為了解印度國情提供了重要參考。
本書是2018年“非洲法語國家:發展與合作”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從“非洲法語國家與地區研究”“非洲法語國家對外關系”與“中國的非洲法語國家”三個維度,闡釋了法非關系的歷史脈絡、重要特征和變化趨勢,歐非關系的走勢。作者團隊主要由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外交學院等資深專家教授組成,這也是本論文集學術質量的重要保障。
本書是《鄉愁里的廣東》的系列尋訪和思考,在聚焦于村落和鄉村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到更廣泛的領域,甚至可以說是更角落、更邊緣的一些地區,比如,南粵古驛道、非遺、美食、海岸線等,以及這些文旅元素背后鮮活的歷史人文故事。本書以嚴肅、專業、優雅的歷史人文地理讀本,發現和講述嶺南大地上,最安靜的風景,最沉默的文明。
本書是專注于運河及其相關問題的綜合性學術集刊,主要專欄包括:“理論研究”,著力進行運河學及相關研究方向的學科理論、研究方法探討;“專題研究”,探討運河發展史、運河區域社會變遷、運河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問題;“新書評介”,點評近年出版的學術著作,向讀者介紹其價值及閱讀路徑;“研究綜述”,評介當年運河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學術活動,總結過往,為讀者提供學術資訊;“史料拾遺”,對新近發現的與運河相關的新史料進行解讀。
《土耳其研究》是由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和土耳其研究中心主辦,是一本有關土耳其研究的連續性、專業性的集刊。集刊聚焦于奧斯曼帝國和現代土耳其共和國,綜合考察其歷史、文化、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諸多方面,既注重土耳其本身歷史、政治的研究,也注重土耳其與世界的互動。本書是第2期,由特稿、主題討論、專題論文和學術綜述幾部分組成,所收錄的文章反映了土耳其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和趨勢。
《柬埔寨》是“一帶一路”國別概覽系列叢書之一,《“一帶一路”國別概覽:柬埔寨/“一帶一路”系列叢書》共分為九章,力圖以有限的篇幅對柬埔寨做較為全面的概況介紹,內容涉及該國的地理、簡史、政治、軍事、文化、社會、外交、經濟等諸多方面,并探討了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中柬兩國進一步加強合作的前景。
本書全面地介紹了親子游出行所需要做好的準備工作,并提供了5種類型、18個親子游必去的地點詳解,包括城市概況、線路推薦、景點介紹、地址信息、如何到達、門票信息、開放時間、注意事項等內容。除此之外,本書還為旅行者提供了當地的餐飲、住宿、交通等參考信息,讀者只需要按照本書規劃好的路線進行游覽,即可完成一地深度游。
《濟南市山水古跡紀略》記錄濟南的山水古跡,共分四編:第一編為山,包括山、峪、嶺、峰、崖等,共計38處;第二編為水,包括水、河、湖、池、泉、井、潭、灣、溝、溪、洲、泊頭等,共計124處;第三編為古跡,包括故城、故宮、宅、亭、館、園、林、樓、閣、堂、軒、舍、房、屋、橋、村莊、別業等,共計82處;第四編亦為古跡,包括陵、墓、寺、觀、庵、院、祠、廟、宮等,共計73處。《濟南市山水古跡紀略》不但注明所錄古跡的位置、規模和歷史,而且還在后面附載歷代文人關于此處古跡的題詠,如關于趵突泉就選錄了趙孟頫等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