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的同時,家庭繼續呈現規模縮小的趨勢,這給居家養老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江蘇在“十四五”時期和未來的更長時間內,如何堅持和鞏固居家養老的基礎性地位?本研究基于對江蘇省張家港市、海安市和淮安市淮安區三地的實證研究,構建了居家養老能力發展指標體系,分析了家庭的居家養老能力、養老支持以及二者間的關系,進而在分析南京市互助養老案例和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對江蘇居家養老家庭支持體系構建和發展路徑提出了對策建議。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的很終研究成果。本書優選的創新是突破了現行將機構養老服務與社區養老服務二元化供給的局限性,提出我國應建立社區養老院模式,整合家庭、社區養老資源。在運行模式上提出建立有償的社區養老院服務模式,解決養老服務模式供給中的公共系統與非公共系統的對接問題。本書強調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形成新型的公私合作伙伴關系,引入市場與社會的力量。針對當前養老服務領域的“護工荒”困境,提出建立合作培訓機制的主張。在實現技術手段上提出“互聯網+”模式,試圖通過移動互聯技術、云平臺等現代技術打造線上線下一體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發展帶來巨大變革,社會階層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國家政策不斷適應、引導,城鄉人口流動的社會政策和就業市場背景不斷變化,農民工就業與社會融入以及他們的社會認知也在變化。新一代農民工與老一代農民工面對著怎樣不同的就業、公共服務與流動境況?他們是否因此有著不同的社會認知評價?這些都是本書試圖探討與回答的問題。
本書將對新生代農民工婚戀問題的討論置于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現代因素與傳統因素的交織和互動、發展主義與倫理主義視野下的行為方式變革以及新生代農民工婚戀模式的建構與婚戀倫理的重塑,都成為新生代農民工婚戀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論文集收錄的87篇論文,是《婦女研究論叢》近年來刊發的性別與家庭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內容涉及學習領會總書記關于家庭建設的重要論述、新時代家庭面臨的新問題及未來研究方向、家庭變遷與家庭政策、反家庭暴力、民法典編纂中的婚姻家庭、家庭觀念、家庭角色與地位、人口流動與婚戀模式、生育與社會支持、親職、工作-家庭平衡、家庭照料與養老、歷史與文化習俗等方面。這些基于性別視角的深入研究,能夠有助于深化對社會轉型期中國家庭變遷、特征、功能的認識,引導人們關注當前家庭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推動家庭工作的深入發
自20世紀80年代,老齡化成為全球性熱點議題。21世紀伊始,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并迅速發展,其中數量龐大的農村空巢老人群體尤為值得關注,他們的養老狀況、服務需求和現有養老體系供給之間的差距,已成為明顯的社會問題。在中國快速城鎮化和社會轉型中,必須積極面對并獲得政策和行動的有效回應。 《中國農村空巢老人公益導航》是針對農村空巢老人的系統性研究。旨在通過政策梳理、需求分析,呈現社會組織參與農村空巢老人服務的有效實踐,倡導農村養老政策的完善與落實,以及對社會組織和各方力量的有效支持,推動實
自改革開放至今,我國農民工群體已存在四十余年,且數量持續增加。這就是農民工群體的結構化過程,即在一定歷史時期中以打工生活方式為顯著特征的農民工群體在城鎮勞動力市場中占據比較穩定的比例的過程和現象。本書考察了農民工群體的發展過程,分析了農民工群體長期存在的宏觀制度基礎和微觀心理機制,并揭示農民工群體發展過程對我國發展道路的啟示。本書對進一步研究我國勞動力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機制,深入理解中國特色發展道路,解決農民工面臨的問題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積極的政策意義。
本書記載了中國各民主黨派形成的歷史、狀況、政治地位、所起的作用。全書用大量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與建設實踐相結合的一個創造,是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各民主黨派廣泛參加國家政治生活。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團結合作,互相監督,正在共同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本書是中國行政管理學會主辦的2018年貴陽數博會“大數據國家治理”板塊核心論壇“大數據與公共服務”的成果集結。本書圍繞“大數據與公共服務”主題收集了數據開放與政務公開、互聯網+政務服務、數字時代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三方面、共計19篇優秀論文。數據開放與政務公開1.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與責任清單的功能實現2.基于二維分析框架的我國國家層面政府數據開放政策內容分析 3.大數據時代政府數據開放與共享研究 4.稅收數據開放研究 5.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平
半個世紀以來,發端于海外的中國研究已從社會科學的邊緣走向這一知識體系的中心,由西方學人獨步的學術論域成為包括中國學者在內的全球學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時也成了世界學術界了解中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窗口。《中國研究》是由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辦的學術集刊,意在推動中國研究領域的經驗積累和知識增進,更在使日益成為顯學的中國研究領域能夠聽到中國的聲音。本期以“變遷時代的性別社會學”為主題,分為“家庭中的社會性別與權力博弈”“性別教育與青少年亞文化”“性別、福利與社會干預”三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