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自2011年以來發表在報刊上的關于新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方面的部分論文的合集,內容主要包括:中國共產黨的文化戰略,方針政策,文化領域的重大決策、重大事件和重要專題的研究,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文化建設的思想及實踐的研究;文化領域歷史問題或重大現實問題的分析和研究,如《西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新中國成立70 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致力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與繁榮,不斷創新文化建設理論,豐富文化建設實踐,探索文化發展規律。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 周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安徽省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的“新中國70 年文化建設成就與經驗”學術研討會于2019 年6 月29 日在合肥舉行,就“總書記關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系統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形成”“新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思想的歷史演進”“新中國70 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
本書反映了作者近年來在文化產業及相關領域的思考。全書共分為五輯,以“跨界融合”和“文化創新”兩個關鍵詞貫穿始終,分別探討了“文化自信與文化創新”“跨界融合與文化產業”“數字創意與新型業態”“‘一帶一路’與文化交流”“創意之都與未來城市”等問題。本書立足前沿動態,關注現實問題,以跨學科的視野切入當前文化熱點、文化現象、文化業態與文化政策等,兼具理論性、實踐性與前沿性。
作為歷史悠久的內陸省份,山西省擁有豐富的非遺資源,為使這些非遺世代傳承下去,山西社會各方力量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2010年文化部批準在山西設立晉中guo jia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對該區非遺實施整體性保護。保護區內非遺傳承基礎深厚,鮮明體現了北方農耕文化生態特征。本書對保護區內非遺傳承個體、非遺中小企業、縣級文化部門、學校在傳承和保護非遺的過程中取得的成功經驗進行了研究,為非遺整體性保護研究提供了新的觀點和實例。在此基礎上,透過該保護區內的非遺傳承具體情況,進一步探討了非遺的弘揚展示、非
本書運用多學科理論交叉的研究方法,系統、全面地探討和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的生存、搶救和保護現狀,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界定、分類,還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范疇、基本特征、形成、價值、整理進行論述和劃分。在編寫中還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面臨的生存現狀和自身特點,以四川非遺案例來分析探討,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法。
本書以多維視角聚焦“一帶一路”人文交流發展現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及實踐路徑,力求為開展“一帶一路”人文交流、促進沿線國家民心相通建言獻策。全書由“總報告”“綜合篇”“國別區域篇”“語言篇”“產業篇”五大部分組成。
《亞洲共同體構想與課題》一書主要是關于日本、中國、新加坡等國家學者就建立亞洲共同體提出的構想、課題及建議。各位作者普遍認為現在是啟動討論建立亞洲共同體,特別是東亞共同體的時候,建議先從經濟方面入手,后從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逐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