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基于區域語言學的研究視角,考察蘇皖方言處置標記的語義類型及共時分布,分析處置式的句法表現及語義特征,追溯多功能處置標記、特殊處置式的源流及演變。通過比較方言間的異同,揭示區域特征及其歷時動因,為漢語處置式的深入研究和漢語方言語法的比較研究提供參考。
該書為漢語史研究類論文集,由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漢語史研究所組織編纂。本輯主要收錄了北京語言大學特聘教授董志翹、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儲泰松教授、華中師范大學匡鵬飛教授和日本南山大學梁曉虹教授等學者有關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語法史等領域的研究論文二十余篇,并收錄國家“十四五”文化重大工程“《漢語大字典》修訂”系列專題論文,重點介紹湖南師范大學江冀騁教授、南通大學劉建民教授關于《漢語大字典》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書運用當代語言學、傳播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輔以社會調研,從理論維度、語言維度、問題維度和對策維度開展城市語言文明建設研究,涉及語言文明、語言環境、語言規范、語用規范等核心概念及其內涵與外延的界定,在系統探究語言文明理論體系的基礎上初步建構了具有一定原創性的語言文明理論,并從語言文明建設、語言治理的高度剖析、解讀、評估了城市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中的不文明語言實踐及其危害性,探究語言文明在管理部門層面、企業層面和個人層面的推廣方案和語言不文明治理對策,對制定公共空間語言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探秘漢字朋友圈特級教師的64堂字譜識字課》一書,基于文化自信的時代背景,指向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的架構與實施,嘗試改變按部歸類逐字解讀的識字解字方式,提出漢字朋友圈字譜識字等學習概念,編排為十個篇章、六十四個條目,每個條目包括認識主人公走進朋友圈點亮思維場梳理關系圖等四個學習板塊,試圖通過穿針引線、深入淺出、圖文并茂的解讀,力求還原和梳理漢字衍生演進的脈絡,架起追根溯源、關聯識字的橋梁,實現從純粹識字到字理識字,再到字譜識字的三
本書在充分觀察和尊重漢英語言事實的基礎上,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描寫與闡釋相結合,對漢英詞的構詞、造詞及固定語的文化蘊涵進行了分類考察,通過宏觀和微觀的對比,發現了漢英兩種語言對文化認識的差異,進一步明確了語言的本質是文化,并厘清了文化的本質內涵和共同屬性,辨明了文化現象的真偽。 與類似對比的“對照性”研究不同,本書不僅揭示其差異本身,更從文化精神層面闡釋其差異的產生機理,即漢英民族在思維方式、文化心理和審美體驗上的差異,并明確地指明這種對比結論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特別是提出了“單
李宗江教授的《漢語新虛詞》一書初版于2011年。出版十年來在學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在學術論著中的引用率不斷提高,對現實漢語研究的影響持續增加。此書修訂版總結了近十年來相關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保留原有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為更加體現“新”的特點,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改和補充。除了對每一類的概述部分進行少量改動和增補,增加了部分參考文獻外,本次修訂主要反映在“詞典”部分,具體包括:增加新詞條(含變體),刪減已在其他辭書不同程度收錄的詞條和變體,合并詞語和詞語變體。
本書在語言類型學理論指導下探討現代漢語代詞及相關形式的指稱問題,包括指示(代)詞、疑問(代)詞和人稱代詞及其相關形式,主要取得以下進展:第一,進一步證明漢語的個體一類、屬性一指稱是相關、交叉的概念,而非上下位概念;進一步證明個體指是漢語中高度發達的范疇,其典型的范疇標記是量詞。第二,通過考察指稱概念編碼程度的跨方言差異,證明漢語各方言的語用優先程度存在差異,與方言的不同類型特征有關;第三,考察實指這一寄生范疇在漢語中的范疇化方式、范疇化程度的差異,及其典型的寄生宿主。
本書是在形式語言學的生成句法視角下探討漢語動結式結構的句法派生過程,并對漢語與英語動結式結構的異同作出句法解釋。首先,分析漢語的兩種典型動結式——“得”字動結式和復合動結式的句法派生過程,提出統一的分裂輕動詞結構。其次,提出漢語中存在一種非典型的副詞動結式,與典型動結式具有相似的低層結構,被納入廣義動結式的范疇。然后與英語動結式結構進行對比分析,提出漢語與英語動結式結構的主要不同取決于分裂輕動詞允準與否,這也是不同語言動結式結構差異的參數。
本書是一本案例分析型的實戰指導書。筆者從自己已經公開發表的150余篇學術論文中,精心挑選了10篇論文作為例子進行解析,詳細地講解了每一項社會研究是如何從最初的想法、到具體研究問題、再到實際研究方法的運用、最后到論文的撰寫以及發表的整個過程。特別是仔細呈現了在這一過程中研究者的各種思考和當時的想法。每一個例子都圍繞“問題哪里來”、“研究如何做”、“論文怎么寫”三個基本問題來進行講解。以“庖丁解牛”的方式,從操作化的角度,結合實際的案例,讓讀者對從研究開展到論文寫作的全過程,都建立直觀的、操作性的認
·為什么要看這么多文獻?怎么還要總結別人的研究? ·為什么研究題目不是現成的?要從哪里找題目? ·寫作讓我好頭疼,一會兒格式亂了,一會兒忘了保存。一萬字什么時候能寫完? 作者通過多年的實踐,整理了研究方法與工具教程,并加入自己新的思考和心得,為讀者提供一個系統的解決方案。 本書詳解了學術寫作的5個核心部分,入門、選題、文獻、寫作、答辯,以及如何處理與導師的關系。看了本書,你就可以一步步實踐,從選題開始,善用合適的方法,完成一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