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9章。第1章介紹繪畫工具的使用方法,點和線繪制要點;第2章介紹哈寶風頭像的繪制技法,涵蓋人物五官比例、發型、表情的繪制技巧;第3章介紹幾款常見發型的繪制方法,第4章帶領讀者上手繪制簡單的“十二星座少女”系列Q版頭像;第5章以真人照片為基礎,帶領讀者學習如何將照片轉變為Q版頭像;第6章至第8章,分別以“花與少女”“閨蜜”“情侶”為主題,分享了37個案例的繪制過程;第9章分享一些常用的臨摹素材。
山水畫是中國文明最重要的繪畫藝術形式,異于其他三個軸心文明。中國古代繪畫為什么以山水畫為核心,山水畫又是何時、何地,如何起源的,為什么而起源?這個中國藝術史上的根本問題,一直受到全世界學者廣泛關注。本書從哲學、畫論、圖像三個方面對山水畫起源展開了深度研究。以概念史的新方法,對山水畫起源文獻南朝宗炳《畫山水序》和王微《敘畫》進行了廣泛深入的關鍵詞考據和文本分析,既探明了山水畫起源的哲學依據,又界定清楚了山水畫圖像起源的過程。本書打開了山水畫起源研究的新維度,是理解中國山水畫起源的重要著作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學教授,上海市十五規劃文學、藝術、新聞學科評審委員,《辭!罚2009年版)美術學科主編。宋代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巔峰時期,這一時期所創造的成就,生動地體認了“藝術家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工程師”和“美是造型藝術的最高法律”。本書十講包括:一、徐熙考;二、董源傳世畫跡的真偽鑒定;三、《益州名畫錄》考論;四、趙昌和易元吉;五、崔白藝術考論;六、東坡畫論研究;七、“西園雅集”與美術史學;八、向張擇端學習;九、趙令穰和趙伯駒、十、法?。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學教授,上海市十五規劃文學、藝術、新聞學科評審委員,《辭!罚2009年版)美術學科主編。將元明清三代的繪畫放在一起加以比較、認識,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并把握中國繪畫史發展的規律和脈搏。這三代的畫家,尤其是文人畫家,竭盡他們的才智和生命,創造了繪畫史上一個又一個高揚民族精神的豐碩成果,以不完全相同于前代的形式,展現了民族審美意識的演化,呈現了中國繪畫把握主觀世界的能力及自立于世界藝術之林的獨特方式。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學教授,上海市十五規劃文學、藝術、新聞學科評審委員,《辭!罚2009年版)美術學科主編。明末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在繪畫史研究中,對這一段歷史是注意不夠的,因此,即使談到這一段歷史,談到這段歷史中的畫家,也不能深刻地加以解釋,而只能僅止于表面的認識,甚至作出相反的價值判斷。徐建融一直比較關注晚明時期中國美術的變化和特點,著意搜集相關資料,分析梳理相關問題。本書的十講,主要對文人畫和士人畫、徐渭、董其昌、陳洪綬、吳門畫派等做專題講解。
“風格”是藝術史學科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國繪畫研究的重要進路。中國繪畫美學雖然沒有系統的“風格學”,但有著關于繪畫風格的豐富思考,構成了中國繪畫美學中的風格觀。本書從問題入手,選取最為重要的、中國繪畫美學討論最為集中的五個風格問題,即風格的概念、風格的淵源、風格的形態與構成、風格的嬗變、風格的評價,合而論之、立其大者,回答中國繪畫美學如何指稱繪畫風格,如何理解風格的來源,如何劃分多樣的風格形態,如何解釋風格的變化,如何評價不同的風格等問題,明確中國繪畫美學風格觀的“生命之喻”。在此基礎上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學教授,上海市十五規劃文學、藝術、新聞學科評審委員,《辭海》(2009年版)美術學科主編。本書是徐建融為美術史論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所開設的“中國畫學文獻”課程的講稿。但其著力點并非是“中國畫學文獻”,而是講解中國畫學文獻的“義”,包括它的“本義”和“演義”。這個“義”是實事求是地還原畫學之“義”,把“中國畫學文獻”與中國畫家、中國畫作品聯系到一起,使學習者對“中國畫學文獻”的“義”有一個深入的理解。
馬克筆是舶來品,作為繪圖工具被大家所熟知,這幾年在國內發展的非常迅速,在中小學也得到相當程度的普及,成為很多小學美術課指定的繪畫工具;另一方面,盡管馬克筆發展迅速,但市面上還沒有出現有關馬克筆繪畫基礎的相關書籍。本書為馬克筆繪畫基礎書,書中詳細介紹馬克筆工具、紙張,及其相關的各種輔助材料,同時介紹馬克筆的繪畫語言以及相應的表現技巧和步驟、案例分析和創作手法等,書中還匯集國內最為前沿的馬克筆畫家的近百幅馬克筆繪畫作品。
本書以項目為導向以應用為目標,秉承 OBE 理念,將學生作為立體化教學 的中心,將教學內容、案例結合就業崗位,使學生的收獲不僅具備原創價值和訓 練價值,更能通過商業價值的檢驗。本書結合時代特色穿插介紹“文字的動態設 計”“數字顯屏下的字體表達” 等新課題,順應時代發展的同時,也兼顧其傳 播性、和實用性。全書共分 6 章,內容包括字體與版式概述、創意類字體設計詳 解、創意類字體項目解析、版式類字體設計詳解、版式類字體項目解析、字體與 版式設計實戰演練。本書實用性強,是一本適用于高校視覺傳達專業、新
本書首先介紹了書法的概念、中國傳統書法的發展、書法的常用工具與學習方法、書法教育學的確立;接著闡述了書法藝術的創作、風格、文化藝術的美學傳承以及中國當代書法藝術的美學反思與重構;隨后闡述了書法教學原則、內容體系、教育路徑以及教育基本方法,詳細探索了書法的臨摹教學、欣賞教學、臨摹教學等內容;隨后從書法教育的現實意義、書法教育讀審美觀與人格塑造的影響、書法教學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等角度闡述書法教育教學的推廣意義與推廣路徑;最后從文化傳承、素質教育、網絡環境等視角闡述了多元視野下書法教育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