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三部分:“智者箴言:GeoScience Café特邀報告”;“精英分享:GeoScience Café經典報告”;“星湖咖啡屋:GeoScience Café榜樣小傳”。
多源地理大數據的涌現,為地理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社會感知手段。社會感知是指基于大數據挖掘人的時空間行為模式,進而揭示其背后的社會經濟特征的研究方法,它提供了一條“由人及地”的研究路徑。本書介紹了地理大數據和社會感知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別從人和地兩個角度,梳理了社會感知的相關方法。其中對地感知,又分為場所語義感知、空間交互感知及地理過程感知。同時,本書也介紹了社會感知和遙感集成的相關研究,并選擇五個領域介紹了社會感知的應用。
本書采用漫畫圖解的形式,通過生動幽默的語言,帶領我們跟隨科學家一起,輕松愉快地欣賞宇宙的迷人魅力。這里沒有深奧難懂的宇宙,只有趣味無窮的宇宙!相信無論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都會邊讀邊笑,愛不釋手?禳c來翻開它吧,我們一起探尋宇宙的秘密!
復雜斷塊油氣藏在斷陷盆地儲量增長與資源戰略中占重要地位。本書詳細介紹了斷塊圈閉時間有效性評價、輸導體系量化表征、斷層側向與垂向封閉性定量評價、油氣藏調整作用研究等相關方法,并以渤海灣盆地歧口凹陷為例,開展了復雜斷塊油氣藏精細地質評價研究。
針對中國城市地下空間規模開發的現狀,在國內城市化快速發展與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跟蹤國內外城市規劃及城市問題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及交叉學科發展前沿城市規劃、建筑科學以及城市氣候學的研究成果,將城市熱環境問題引入到地下空間學科領域,提出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對城市微氣候影響的研究課題,以城市熱環境指標作為量化指標和突破點,完成地下空間開發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機制、影響因素以及量化評價的系統研究,進而指導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指標和策略的制定,促進地下空間建設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作用!冻鞘械叵驴臻g開
本書系統闡述“美麗冰凍圈”的內涵、“美麗冰凍圈”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美麗冰凍圈”融入區域發展的途徑與模式等冰凍圈在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科學研究內容,也是冰凍圈科學有關應用研究的**成果。本書主要圍繞冰凍圈與水、冰凍圈與災害、冰凍圈與區域經濟核心問題,從冰凍圈服務與災害風險兩方面,較翔實地分析“美麗冰凍圈”融入冰凍圈水資源影響區、冰凍圈災害影響區與冰凍圈旅游經濟區的途徑與模式。
本書介紹了中國海洋系列衛星(海洋一號、海洋二號、海洋三號)對熱帶氣旋(臺風)的觀測技術、監測產品及其應用狀況。主要包括海洋一號系列衛星的水色水溫掃描儀對熱帶氣旋的熱紅外通道亮溫、紫外和可見光波段的衛星云圖監測;海洋二號衛星微波散射計對熱帶氣旋海面風場信息的提取與監測應用;海洋三號(高分三號)合成孔徑雷達的高分辨率SAR圖像對臺風風場反演及其產品;同時介紹了我國海洋衛星對熱帶氣旋的業務化監測系統及其運行。
本書圍繞全球環境變化下中小流域設計暴雨洪水計算面臨的問題,基于室內和野外人工控制實驗探討了暴雨洪水產匯流過程機制及產匯流模擬中下墊面參數化方法,檢驗了典型中小流域設計暴雨洪水同頻率假定;識別了暴雨洪水形成過程中影響同頻率假定的關鍵環境要素,探討了環境變化下中小流域暴雨洪水產匯流過程與同頻率假定作用機制;闡述了中小流域暴雨洪水參數的外延和移用規律,以及暴雨洪水參數與雨強、流域地形、地貌及土地利用覆被等地理要素的關系。
本書對2023年中國海洋文化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總結,包括海洋意識教育、海洋文化產業、海洋文化研究、海洋考古、海洋紀錄片、涉海組織等領域。以“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研究”項目正式被國家文物局納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為契機,平潭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近年來完成了多項研究工作。國產海洋類記錄片得到了較大的發展,特別是10集大型海洋紀錄片《蔚藍之境》引起來廣泛的關注。成立5年的21世紀海上合作委員會,有望成為推動“海絲”沿線地方政府務實合作、亞太區包容、共享、可持續發展的交流合作平臺。本書所呈現
本書系“南海海域1:100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成果集成與應用研究”項目系列成果“南海及鄰域海洋地質系列叢書”的海洋災害地質學部分。本書從地球系統動力學的理論和方法論出發,根據近10年來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南海及鄰域開展的1:100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及編圖的基礎上,以豐富的實測數據、圖表和**的資料成果和研究方法,闡述了我國南海及鄰域地質災害學概念、地質災害特征(地質災害類型、時空分布、危害及區劃)以及分布規律,并提出了地質災害防治措施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