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和高溫均為影響巨大的自然災害。復合高溫干旱事件是指同時發生的干旱和高溫事件,其可能導致比單一干旱或高溫更嚴重的災害。近些年來,復合高溫干旱事件對全球多地的水資源供給、農業生產、生態系統和能源供應等造成了巨大損失。伴隨全球氣候變暖,復合高溫干旱事件可能變得更加頻繁,嚴重威脅著我國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能源安全。本書聚焦該國際學術研究前沿和國家需求,以中國復合高溫干旱事件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其時空分布特征,識別了其頻率、持續時間等歷史演變規律,評價了氣候模式對事件分布及變化的模擬效果,量化了
本書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之西風-季風協同作用下藏東南地區的氣候變異特征的研究成果總結。本書圍繞藏東南地區近代氣候變異的主要特征,系統地分析了藏東南地區基本氣象要素自1979年以來的變化特征,揭示了該地區近代氣候和相關極端事件變異的事實。全書共7章,包括藏東南地區氣候變異和極端事件的主要研究背景;利用觀測站點和再分析資料分析藏東南地區主要氣候要素的變化特征和趨勢、極端溫度和降水事件特征與趨勢;大尺度西風和季風環流及海溫等系統與藏東南地區氣候變化的聯系;西藏地區主要極端天氣事件的個例分析
氣候變化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安全問題,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廣泛影響。本書詳細分析了19世紀以來氣候變化從科學問題轉變為全球安全議題的過程。近半個世紀以來,極端天氣事件(如干旱、洪水、野火及風暴等)頻發,南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對基礎設施、人類健康以及全球的水和糧食安全構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脅。特別是2007年聯合國安理會將氣候變化列為安全問題討論以來,各國對這一復雜的全球治理問題采取了不同的應對策略。本書特別強調了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展望了中國在全球氣候安全治理中可能扮演的引領角色,并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年度報告面向新時期科學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結合國、內外氣候變化科研業務工作的最新進展和動態,綜合監測分析氣候系統多圈層(大氣、海洋、冰凍圈和陸面)及氣候變化驅動因子的最新發展演變特征,提供中國、亞洲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監測信息,科學客觀地反映氣候變化的基本事實,以期為實現全球氣候治理和國內生態文明建設的相互促進、相互支持提供基礎科技支撐。 具體內容包括如下五個方面: (1)開展對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和亞洲近百年地表平均氣溫序列的監測分析,系統分析中國區域基本
本書圍繞氣候變化主題,分為“我們應該作出改變嗎”“我們能否改變”“我們會改變嗎”三大部分,用輕松的筆調談論如“我們要涼涼嗎”“我們都能活在水下嗎”“這鬼天氣到底咋回事”“世界何日完結”“汽車真的糟透了嗎”“我還能去度假嗎”“我應該吃素嗎”等話題,旨在啟發公眾對氣候變化的認識。作者以詼諧、幽默的方式,讓讀者以全新的視角看待氣候危機、生存和日常生活等問題,并從個人角度探討了為了解決氣候問題,我們能做些什么。
氣候變化與健康日益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熱門話題。應對氣候變化健康風險成為公共衛生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與發展機遇,而開展氣候變化健康風險評估是進行有效應對的基礎。目前國內外已廣泛開展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體系。本書將系統總結氣候變化與健康研究領域前沿且成熟的方法,并依托具體的案例詳細介紹各個方法的實際應用,以指導國內研究人員開展氣候變化健康領域的科學研究。 本書由13個章節組成,內容主要包括:氣候變化與健康領域常用分析方法理論以及實際應用,包括了基于時間序列數據的關聯
本書重點對比、分析數據同化領域兩大主流數據同化方法集合卡爾曼濾波(EnKF)與四維變分同化(4DVar)各自的優勢與不足,推出實現兩者優劣互補的NLS-4DVar。進一步,從樣本生成與更新、高效局地化、多重網格NLS-4DVar以及整體校正初始與模式誤差的NLS-i4DVar等多角度、遞進式對NLS-4DVar方法予以介紹,還配以算法實現的偽代碼;第7-9章則為NLS-4DVar的應用,其中第7章主要介紹NLS-4DVar方法在目標觀測上的應用,而第8-9章則重點介紹基于NLS-4DV
隨著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的不斷成熟與發展,GNSS水汽探測技術逐步成為現有水汽獲取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在環境保護、降雨預警、氣候監測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書主要針對GNSS多維大氣水汽探測理論與方法進行詳細介紹。首先,從"點"到"面"再到"時"最后到"時空"的思路介紹高精度、高時空分辨率、長時序二維大氣水汽探測原理與方法;其次,介紹了GNSS大氣水汽與變分同化技術、遙感水汽反演技術協同的高質量水汽探測方法。最后,以水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趨勢下,氣候系統在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冰凍圈和人類圈六大圈的共同影響下變得日趨復雜,不僅使全球氣溫表現出升高的趨勢,不同區域降水的變化也呈現出非線性不均勻性等特征,降水量的突變將直接導致全球極端氣候、旱澇、暴雨等氣象災害的發生頻率提高,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書重點研究了寒區氣候變化特征及其與降水的關系,不同尺度降水量趨勢、突變、周期等時空分布特征及復雜性特征,降水的非均勻性特征、極端降水閾值及旱澇變化規律,定量分析了寒區雨水資源化潛力及降水變化對農業生產的
本書以城市為主要研究對象,針對城市洪澇致災機理與模擬方法這一關鍵科學問題,采用概化水槽試驗、數學模型計算和力學理論分析相結合的綜合方法,定量揭示城市排水系統和典型承災體洪澇致災的動力學機理,創建城市洪澇全過程模擬與風險評估耦合模型,開展不同暴雨情景下國內外典型城市街區洪澇過程的精細化模擬與洪水風險評估。研究成果不僅有助于深化對城市洪澇致災動力學機理的認識,還可以為城市洪澇風險的精細化管理和科學防控提供基礎科學依據。本書部分彩圖附彩圖二維碼,見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