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南京市生態空間保護區域為例,通過對生態空間保護區域內土地利用與景觀格局變化、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價值變化分析,構建生態空間保護區域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對南京市生態空間保護區域的生態系統健康進行評價,研究了生態空間保護區域生態安全現狀與問題,為維護生態空間保護區域的生態系統健康,保障區域生態安全提供科學依據。
本書系統梳理了青藏高原各民族生態倫理文化,并將昆侖文化、大禹神話與青藏高原河源文化聯系起來,分析了青藏高原各民族的資源觀、環境觀,指出了河源文化的內核就是生態文化,這對繼承和保護好傳統的文化精神資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書以中國科學院拉薩農業生態試驗站在西藏開展的20余年高原生態學研究為基礎,同時吸收了其他同行的研究成果,對青藏高原生態學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內容涵蓋青藏高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物質生產、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響應與適應、生態系統服務與生態補償、生態建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等。
《環境工程概論》系統地介紹了水、大氣、固體廢物、噪聲和光熱等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于各章節突出了土木工程行業常見的環境問題及污染控制措施。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了城市發展過程中常見的土地生態環境問題、城市黑臭水體和城市內澇等水系生態環境問題以及海綿城市建設的相關內容,并從節能型建筑、節水型建筑、綠色施工等方面闡述了綠色建筑建設的技術要求,從而建立符合土木工程可持續理念教育的知識結構。《環境工程概論》突出了環境生態保護、資源節約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體現了在土木工程領域積極建設環境友好型
本書共8 章。第1 章介紹杭州西湖概況、水生態環境保護歷程、水環境問題和水生態特點,以及生態修復總體思路與成效;第2 章介紹杭州西湖入湖營養鹽通量及其控制;第3 章重點闡述杭州西湖內源污染特征及其控制;第4 章介紹杭州西湖著生藻及其控制技術;第5 章系統闡述杭州西湖水生植物群落優化與穩定化調控技術;第6 章重點介紹杭州西湖水生態修復工程應用;第7 章闡述杭州西湖湖西水生態修復生態環境效應;第8 章是結語與展望。
本書編寫重視經典理論的傳承和新技術、新工藝的引進。實驗包含傳統經典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同時也加入了新理論新工藝的實驗,還兼顧了與水相關的微生物實驗,包含了化學、物理、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的各種主要理論和工藝技術。所以,這是一本綜合性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課本。內容還包括數據處理和水樣的采集保存等基礎理論部分。針對的讀者是環境工程專業和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教學使用,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本書研究擬采用鐵礦石尾礦與棕櫚殼,用直接還原法,還原制備零價鐵。然后通過添加造孔劑粉煤灰及粘結劑粘土成型后,經氣氛燒結爐制備出兼具多孔材料的吸附功能,亦具有零價鐵反應活性的嵌布式零價鐵多孔吸附反應材料。通過研究此多孔材料的BET、SEM、XRD等揭示此種材料的內部結構。通過探究此種材料對龍膽紫、亞甲基藍和重金屬鉻的吸附凈化能力,解析其對染料(龍膽紫、亞甲基藍)及重金屬鉻的吸附機制。同時選取市場上應用最廣泛的吸附材料活性炭作為對比的對象,比較兩者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機理,從而為嵌布式零價鐵多
我國重金屬污染問題仍然突出,威脅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健康,污染防控任重道遠。2022年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控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目標,到2025年,全國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5%。基于后疫情時期大力發展工業帶來的排放和疫情期間低排放基數的背景下,任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本書針對目前工業廢水中六價鉻處理現狀利弊逐一分析,并對目前行業研究現狀進行歸納總結,最后基于對最常見的合成高分子——聚丙烯和天然高分子——殼聚糖進行表面接枝強化及離子印跡改性
目前,全球磷素資源日趨匱乏、磷肥當季利用率低等問題始終困擾著作物產量的提升。本書利用有機固體廢棄物進行好氧堆肥,以尋找新型可持續高效率替代磷肥。堆肥制備的有機肥對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提高作物產量具有重要意義。但堆肥產品的應用常因磷素等營養含量偏低,造成肥效低、施用量大的問題,限制了其大面積推廣。本書識別了不同有機固體廢棄物堆肥過程中磷素水平和關鍵解磷微生物,從堆肥不同時期篩選優勢解磷菌復合菌系,并以提高磷礦粉堆肥中難溶性磷的轉化效率為理論基礎,優化堆肥解磷菌復合菌劑接種工藝,明確了解磷菌
本書面向國家污染防治的重大需求,結合從實際復雜工業過程所提煉的針對產品質量、環保指標等難測參數檢測的一類稀疏高維數據智能建模問題,以北京某城市固廢焚燒(MSWI)過程為研究對象,對其所排放污染物(二噁英)濃度的智能檢測技術進行系統、深入的論述,包括基于特征約簡、集成學習、虛擬樣本生成和群智能優化的建模技術。研究面向MSWI二噁英排放建模的人工智能算法,為實現該過程運行優化和城市污染排放控制提供有力支撐,對促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本書是首部涉及城市固廢焚燒過程污染物排放濃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