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世界政治與國際和平的主題,聚焦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形勢與合作,收集了為中國人民警察大學維和警察培訓中心維和學研究生授課的部分國內專家的研究文章,內容主要涵蓋國際發展合作及比較研究、全球治理、聯合國制度、維和行動研究等。
歐洲作為一個文化統一但政治分裂的文明單位,是現代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的發源地。自1500年開始,民族國家興起導致的歐洲分裂和二戰后的重新融合成為世界歷史上最獨特的現象之一。本書清晰梳理了歐洲各主要民族國家發展歷史——西班牙在傳統走向現代的道路上徘徊前行,謀求自洽;意大利融入歐洲一體化,對地區不均衡發展、南北問題等實施各個擊破;英國完成由絕對主義君主國家向現代民族國家轉化的任務,在帝國的黃昏陷入民族主義回歸的迷惘;法國重振民主自由平等的民族元素,通過定位自身來定義歐盟的未來;德國掙脫出極端民
2023年,國際形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繼續蔓延和大國博弈激烈程度上升的雙重影響,全球政治與安全形勢的復雜性有所增加,全球化進程在曲折中前進,遭遇的阻力不可小視。新冠肺炎疫情使公共衛生安全在全球治理中處于優先地位,但各國的合作應對有不盡人意之處。大國博弈的激烈程度有所上升,中美和俄美關系缺乏向好的基礎,美西方聯手圍堵中、俄兩國的意愿與力度正在增強。受此影響,臺灣和南海的軍事沖突風險居高不下。大國博弈向治理和技術領域使多邊治理機制呈現出較嚴重的治理赤字,氣候變化、能源、大宗商品、數字安全等全
本書從世界政經形勢、主要大國和地區動向、全球重要熱點問題等多個層次,對當年的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進行全面梳理總結,并對未來的趨勢和風險作出展望。
本書從綜合問題與治理、國別動向與戰略、地區格局與走勢等多個領域,對當年的大事要事進行更細更專的全視角刻畫,作為《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的要件補充。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本書闡述了從古典時期,直至到近現代,伴隨著地理發現、重商時代、工業革命等歷史重要轉捩點,而出現的因地緣政治和地緣戰略引致的大國沖突;分析了海權與陸權在歷史上的三次重大博弈,以期洞悉其中興衰的脈絡,透視百年變局的底牌。
本書著眼于中等強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崛起和角色,深入研究中等強國的政治、經濟和地緣戰略等方面的作用,系統地探討了中等強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角色和影響,闡述了中等強國如何利用其新的角色和話語來塑造新的全球議程。對中國而言,推進對中等強國的外交行動、加強全球治理合作十分必要。全書通過對中等強國的多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創新觀點和具有重要理論實踐價值的理念,在理論框架的基礎上,充分結合了大量實證研究和案例分析,運用國際關系、全球治理和地緣政治理論等多種方法,為讀者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相結
北美和歐洲的工業化國家何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成為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仿效的模板?戰后的發展話語如何創造了所謂的第三世界?在《遭遇發展》中,阿圖羅·埃斯科瓦爾揭示了發展政策如何成為一種控制機制,其廣泛而有力的控制毫不遜于殖民統治。埃斯科瓦爾對發展的話語和實踐進行了富有啟發的分析,并討論了后發展時代的替代性愿景。他著重指出經濟學家在發展話語建構中的作用,僅以哥倫比亞的案例就足以表明,糧食生產的經濟學話語帶來的只是不切實際的計劃和更嚴重的饑餓。新版的前言內容充實,埃斯科瓦爾回顧了自 1
《西方政治制度史》通過審慎辨析西方政治制度的相關理論和概念,實現了適宜和科學的統一;結合新的資料,以歷史為經、國別為緯,全面綜合敘述了西方主要國家自古代至近現代和當代的歷史演進及其發展規律,并對西方政治制度的研究現狀進行了客觀介紹,對讀者全面審視西方政治制度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活動猖獗的國際恐怖主義遭到重擊。伊拉克和敘利亞相繼收復被“伊斯蘭國”占領和控制的眾多城鎮與大片土地;中國和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反恐斗爭成效顯著,區域內十分活躍的恐怖主義活動受到極大遏制;國際反恐合作也不同程度地取得進展。不過,從全球來看,恐怖主義仍是威脅國際社會和平與穩定的重大因素之一。為進一步加強對國際恐怖主義的研究和資料工作,寧夏大學組織力量對國際恐怖主義進行系統梳理,記錄國際社會的反恐措施與政策,跟蹤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斗爭的發展態勢,以期為國家相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