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畫,作為中國傳統手工藝的一種,擁有超過二百年的歷史,深深植根于地域與民族文化之中,因獨特的藝術價值而被世界眾多博物館珍藏。本書從中國內畫工藝的歷史源流出發,系統地梳理了其文化與工藝的主脈及叢絡,深入總結了京派、魯派、冀派、粵派及新興滇派的內畫工藝特色。基于對內畫圖案、壺體器型及瓶身材料的分析,本書從多個角度構架了內 畫工藝在當今文化與藝術審美視域下的創新發展之路。
本書即為介紹鄭板橋畫作、畫理、畫趣的一部作品。書中精選鄭板橋畫作百余幅,輔以精湛的講解文字,為我們展現了鄭板橋特有的審美意趣以及深厚的美學造詣。書稿文圖結合、夾敘夾議、文筆流暢、富于辭采,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本書是日本著名動畫家加加美高浩的第二本關于手部的繪畫技法教程。手是人物繪畫中的重點和難點,本書詳細地講解了動漫人物中的手及手臂姿態及繪畫技法。書中的內容主要包括:基礎畫法、手及手臂的解剖結構分析、陰影的表現和上色等。這些內容都是作者在實際創作中總結的經驗和技巧,并且是結合動畫劇情需求的創作經驗,實用性很強,也非常難得。講解通俗易懂,思路清晰,無論是新手還是有基礎的繪畫者,都能從中獲得啟發。
本書集合山水畫創作技法專論和書畫答問109題,是茆帆先生經年的理論成果積累和創作心得歸納。書中所提供的諸多技法指導,是講書畫,但又不局限于書畫藝術本身,對超越書畫的其他領域的讀者也有融會貫通的啟發之效。
本書是一本關于中國畫品評史研究的理論專著。“品評”是一個伴隨中國古代繪畫史發展重要的藝術觀念,是一個可以把中國繪畫的全部理論貫穿起來的線索。本書前四部分是對歷代品評理論的具體論述,以全域眼光放眼整個美術史,既不厚古薄今也不厚今薄古,以一種符合時代要求的眼光與角度,解讀中國畫品評史。本書最后一部分是作者以繪畫形象、技法、審美為具體對象對當今美術界亂象的評論,觀點明確,有理有據。本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揭橥中國畫理論的本然特色,有助于世人客觀完整地理解和鑒賞中國畫。本書可作為藝術院校史論研習的
《曼陀羅繪畫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是一本解讀曼陀羅繪畫在心理治療領域應用的專著。本書先介紹了曼陀羅繪畫的起源,探討了它與心理學的結緣過程,再對國內外關于曼陀羅繪畫心理治療的科學研究進行了梳理,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此外,本書還深入探討了曼陀羅繪畫心理治療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包括疏解消極情緒、促進自我心靈成長、改善人際交往和家庭關系等,為實際應用提供專業指導。本書從專業角度分析真實案例,幫助讀者更好地將曼陀羅繪畫這一藝術形式應用于心理治療中。
本書選取中國工筆人物畫的寫意性表達作為研究對象,立足當代,基于工筆人物畫的歷史流變及文化背景,闡述了傳統工筆人物畫的寫意性表達形式,分析了當代工筆人物畫寫意性表達的特征,從工筆人物畫創作主體的審美意趣、構圖、造型、色彩、肌理、詩意性表達等角度研究“寫意性”在工筆人物畫中的體現方式和表達手法,從而揭示“寫意性”在工筆人物畫創作本體的重要地位,最后,從當代工筆人物畫審美品位的變化和新文人意識的表現形態兩個方面探究當代工筆人物畫的現代發展。
《啟功談詩書畫》系列是由啟功先生撰寫的藝術普及讀物,共分三冊,分別是《談詩詞》《談書法》《談國畫》,涵蓋對詩書畫等方面的美學解讀,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歷史與文化,培養良好的審美與認知。 本書收錄啟功先生鑒賞、評論古代繪畫的文章13篇,討論了《韓熙載夜宴圖》、《搗練圖》、《富春山居圖》等中國名畫。通過精到細致的鑒賞,剝去覆在古畫上的層層迷霧,還原其鮮活的面目。本書隨文附上大量精美插圖,展現千古名作的細節,與文字相得益彰。
據說我們每個人都會自動刪除自己前三歲的記憶,忘記那段時光里父母的日夜陪伴和有愛的日常,可那些鐫刻在生命里的愛卻不會消失。那些記憶最終會以另一種方式儲存,變成我們長大后性格的底色與安全感的來源。 這本書會帶你看到“人類幼崽”的養育過程,作者阿甜以漫畫的形式記錄了從兒子剛出生到3歲這個階段的育兒日常——有初為人母的幸福,也有熬夜帶娃的崩潰;有身份轉變后的迷茫,也有見證孩子每一次成長的快樂……帶娃的過程雖然辛苦,但她也從中不斷治愈自己,獲得內心的成長。 本書不僅能讓已成為父母的人產生共鳴,也能給未
中國首發,精選傳奇動畫師、制片人、作家、畫家、美術教育家John Pomeroy工作50年的原創手稿。并收錄了作者豐富多樣的職業生涯記錄,呈現了作者從早期在迪士尼工作到成立動畫公司再到重返迪士尼并最終成為獨立動畫大師的傳奇職業生涯。本書將為讀者帶來一場視覺盛宴,同時也是對傳奇動畫大師燦爛藝術生涯的致敬。讀者可以將本書作為臨摹范本進行練習,繼而從中汲取靈感,更好地展開創作。本書配套速寫練習冊1本,方便讀者即刻臨摹的需求;而且特為中國讀者作者親手寫了“感謝信”1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