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美國超聲經典專著,截至目前,巳出版到第5版,深受歐美國家超聲醫師喜愛。本版運用簡潔的文字,由淺人深的寫作方式,將正常超聲解剖學和生理學重要知識點、臨床思路和診斷融會貫通。全書共分8個部分,詳細敘述了超聲的臨床應用、理解超聲解剖學的途徑、腹部超聲、盆腔超聲、產科超聲及新生兒超聲、小器官超聲、特殊超聲專業技術、當代超聲技術。本版新增了2個章節,即肌肉骨骼超聲和小兒超聲。肌肉骨骼超聲介紹了用于可視化肌肉、肌腱和韌帶解剖學的最新超聲技術;小兒超聲介紹了這一新興專業中所需的基本知識及5D技術,擴展了
醫學實驗室認可ISO15189:2022管理體系作業指導書范例張秀明歐銅闞麗娟張麗軍主編北京內容簡介醫學實驗室按照ISO15189即《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要求》建立管理體系并有效運行,是提升其質量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國際標準化組織于2022年12月正式發布了新版ISO15189:2022,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已將該標準等同轉化為CNASCL02:2023即《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認可準則》,并于2023年12月1日正式實施。 編委會依據ISO15189:2022編制了管理體系文件,
本書從圖像分割與校正模型和水平集方法的基本概念出發,整理了若干基于水平集和深度學習的醫學圖像分割與校正模型。全書共11章,包括五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第1章)介紹醫學圖像分割與校正的方法,包括醫學圖像分割與校正背景及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和相關模型和方法。第二部分(第2—4章)詳細討論二區和多區圖像分割與校正模型,包括多區MR圖像分割與校正模型、抗噪聲醫學圖像分割與校正模型及基函數表達的人腦MR圖像校正及分割模型。第三部分(第5章)介紹多圖譜融合的三維人腦MRI分割及校正模型,主要針對3D人腦M
近年來,臨床研究逐漸受到廣大醫務人員、科研人員和臨床研究輔助人員的關注和重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國臨床研究起步較晚,在資源配置、經費支持、專業人才培養和輔助人才配備等方面仍存在進步空間,同時我國醫務人員和臨床研究工作者對臨床研究專業知識儲備較少,缺乏臨床研究專項技能提升的系統培訓和學習。本書聚焦臨床研究問題,以臨床研究實踐經驗為基礎,以臨床研究案例為主線,共設置三十一章,內容由淺入深,涵蓋了從事臨床研究所需要的臨床研究選題、臨床研究設計、項目申請書撰寫、數據庫建立、數據質量控制、統計分析和文章
不良姿勢會對某些部位的關節、肌肉和韌帶造成過度壓力,甚至小損傷。如果損傷累積,就會產生疼痛。如何改變不良姿勢,養成良好的姿勢和生活習慣,遠離慢性疼痛?這本書真實且具體地指出了從早晨到睡覺為止,我們所做的錯誤姿勢。作者在我們經常做的錯誤姿勢旁邊,用非常親切的文字和圖畫指出了“正確的姿勢”,看著示例一步一步跟著做,能讓你遠離慢性疼痛,并將正確的姿勢內化成你自己的。這本書讓你在醫院或運動的一個小時之外,每天23個小時都擁有一個陪伴在身邊的疼痛主治醫生。
本書以問答的形式,從腦卒中相關疾病知識講起,涵蓋腦卒中照顧者關心的疾病檢查與治療、復發與預防、康復鍛煉、并發癥護理以及日常生活照顧行為等知識。本書內容深入淺出,從腦卒中照顧者的照護需求入手,滿足照顧者對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降壓藥、降糖藥、降脂藥、抗癲癇藥物等常用藥物的種類、用藥量、用藥時間、用藥注意事項等知識的需求。本書內容圖文并茂,創建患者、照顧者、醫生、護士等漫畫形象,通過圖片直觀展示照顧者如何協助卒中患者穿脫衣、洗漱、改變體位、良肢位擺放、平行走路、上下樓梯等,內容生動、可讀性強、可操
探索和完善大城市老年失能照護體系, 特別是推進對應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是當前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戰略內容。本書在充分梳理國內外相關理論和大城市失能照護服務制度實踐的基礎上,以北京市為典型案例,對大城市老年失能照護需求進行評估和預測,從而精準地預測 需求側”的趨勢; 同時,深入分析大城市養老照護服務供給體系現狀,在全面剖析 供給側 的基礎上,研判養老照護服務供需失衡的癥結所在;并以長護保險制度為核心,深入分析 籌資側試點發展狀況;最后,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從服務供給側、籌資側兩方面提
本書從臨床實用角度出發,編者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從診斷及鑒別診斷的原則與方法入手,精練地介紹了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和肝病的臨床特點和相似疾病的鑒別診斷要點、各器官系統感染性疾病的鑒別診斷思路等內容。本書適合感染病科、內科、全科、兒科、外科、急診科等科的臨床醫生,尤其是處在學習階段的碩/博士研究生、住院醫師、主治醫師臨床使用,也適用于其他專科醫生提高相關的診療水平。
本教材緊密結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特點,包含緒論、X線發生裝置、模擬X線設備、數字X線設備、計算機體層成像設備、磁共振成像設備、醫學超聲成像設備、核醫學成像設備和輔助設備,共9章。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著重闡述成像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參數及其臨床應用,力求做到內容豐富、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循序漸進,既有基本理論學習,又有技能訓練。教材設計理實并重、學訓結合,兼顧學科性與職業性,注重可持續性,在服務學生專業學習需要的同時,服務于學生可持續性發展的未來需要。
本書將對臨床常見的非傳染性感染性疾病和多發性傳染性疾病進行系統闡述,共包括五章,涵蓋了感染性疾病概述、實驗室檢測方法、常見細菌性感染的實驗室診斷、常見病毒性感染的實驗室診斷和常見真菌性感染的實驗室診斷等。書中詳細介紹各類疾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及具體實驗室診斷方法等。其中,針對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本書將重點圍繞經典分離培養技術進行闡述,幫助讀者準確識別病原體,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而對于由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本書將側重于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以便更快速、準確地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