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萃編續刊》在《萃編》的基礎上,對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之作進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編纂整理。《續編》與《萃編》合為一體,就能基本摸清中國古代學術文化典籍的家底,梳理中國歷代學術思想發展的源流,顯示各個時代各種學術的興起、發展與演變,展現中國古代思想、文化與科技的繁榮,以求有助于中國傳統文化、民族精神的總結與傳承,有助于揭示中國學術文化的發展規律和走向,有助于發現、確立和展開一系列文化創新的研究領域。本書為第九卷,收錄《新唐書藝文志考補》。
本書共十三篇,自《說文解字》開始,中間囊括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史書經典《春秋三傳》《戰國策》《史記》《漢書》,至諸子的經典、辭賦的經典、詩的經典、文的經典結束,按照經、史、子、集的分類順序,系統地介紹了我國古代文化經典的精髓及其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
朱自清的《經典常談》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等十三篇,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與歷史脈絡。這樣一本看似簡單的小書,傾注了朱自清先生許多的心血和對后學的殷殷關愛。葉圣陶先生在198年寫的《重印〈經典常談〉序》中這樣評論道:“朱先生逝世已經三十二年,重看這本書,他的聲音笑貌宛然在面前,表現在字里行間的他那種嚼飯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使我追懷不已,痛惜他死得太早了。”我們期待著,有更多的讀者通過《經典常談》來親近我們的經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先生完成于1942年的著作,全書分十三個章節,淺明而精辟地介紹了我國文化傳統中的經典作品,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等,亦可看作是時任西南聯大中文系主任的朱自清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與歷史脈絡進行的系統梳理。全書見解精辟,通俗流暢,深入淺出,是一般讀者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門指南,也是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啟蒙經典。
作家出版社版本的《經典常談》以初版本為底本,精編精校,在尊重原文
本書是朱自清先生完成于1942年的著作, 全書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等十三篇。全書見解精辟, 通俗流暢, 淺明而精辟地講解了我國文化傳統中的經典作品, 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與歷史脈絡。全書對經典的梳理與講解, 不僅知識上簡潔精辟, 文字上更是白話文通俗流暢的典范; 讓古文對讀者來說更為親近、熟悉, 從而啟發讀者的興趣, 是讀者概覽中國古典文學的不二之選。
《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萃編續刊》是一部史志目錄匯集與整理的大型叢書,對所收之書,每種都精選底本,加以標點校勘,旨在學學界提供質量上乘、便于閱讀的版本,是史學、目錄學、文獻學、圖書史、學術史、文化史、科技史等多個學科領域研究者的必備之書。《續刊》在《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萃編》的基礎上,對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之作進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編纂整理。本書為第十六卷,收錄《明史經籍志類敘》、《明史藝文志史部補》、《大清國史藝文志》、《大清國史藝文志》及《清代藝文略》。
1987年,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ISTIC)受科技部(原國家科委)的委托,開始對中國科技人員在國內外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被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利用統計數據建立了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這項工作開展后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重視和廣泛好評,多年以來積累了大量的寶貴數據,為科技部等各級管理部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期刊編輯部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各類論文統計基礎數據和期刊評估指標。《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CJCR)的研制出版始于1997年,是一種專門用于期刊引用分析
這本書的目的是討論西方經典著作。從哲學、心理學、文學、歷史、科學等方面分類介紹。
以作家作品為中心,結合作家的時代背景、人生經歷、性格特征、人際關系、基本理念,以及作品主題、自傳他傳,將作家作品的理性、精神、情感相融合,并作出價值判斷,給出閱讀建議。趣味與實用并重。
涉及以百計的作家作品,信息量極大,行文簡潔、詼諧、輕松而深刻。
該書系統地收錄民國時期各出版機構編印的出版目錄148種,90%以上系首次影印。分為七類:(一)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大東書局、開明書店、正中書局這六大出版社的出版書目;(二)新文學、社會科學類在出版機構的出版書目,包括北新書局、生活書店、亞東圖書館、良友圖書公司、貴陽文通書局等的書目;(三)自然科學類出版機構的書目;(四)國學類出版機構的出版目錄;(五)機關團體的出版書目;(六)私家刻書目錄;(七)宗教類出版書目,收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出版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