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前2世紀,羅馬共和國一躍成為稱霸地中海的強權。本書采用快節奏的敘事方式,講述了羅馬從首次踏足希臘本土,到在馬其頓、阿哈伊亞同盟、帕加馬和羅得島間建立勢力均衡,再到最終消滅東征的最大阻力——馬其頓王權,呈現了羅馬循序漸進、勢不可當的稱霸趨勢。作者立足于全局視角,探究羅馬帝國主義從遠程控制到直接統治的轉變;也縱向挖掘,思索羅馬文化對希臘文化的吸收、抑制與自我塑造。征服希臘,羅馬最終得以在地中海地區建立霸權。
《劍橋古代史》第十卷描述的時間斷限,主要是從優利烏斯·愷撒被殺后的公元前43年到尼祿自殺身亡后的公元69年。本卷將二十一章內容依類分為四個部分,主要論述了羅馬國家政治體制的變革、羅馬帝國的建立以及帝制的運作。原著不僅對這一時期的政府體制、宮廷社會、行省管理、軍隊建設、邊疆防御、法律制度、文化發展、藝術成就和社會結構等史事展開全面闡述,而且對行省議會與皇帝崇拜、保護制與附屬國王制、羅馬化與地方文化、殖民地與城市化、基督教的起源與傳播等問題亦有細化研究。特別是對羅馬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即推動
本書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原始文獻匯編, 主要是為專業的學生和研究者提供難得的原始資料, 也可以讓對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感興趣的一般讀者產生直接的觀感。一部部文學作品讓讀者認識蘇美爾和巴比倫人關于世界、人類起源和自身的理解, 一篇篇銘文讓讀者了解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國家的演進, 一份份契約和管理文書讓讀者看到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生動的經濟生活, 一封封書信讓讀者感受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鮮活的生命。
本書為新時代一帶一路古文明文獻萃編叢書中的一本。本書所收集的資料,主要反映了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古代希臘地區的政治、軍事和社會文化發展狀況。由于古代希臘早期傳世文獻有限,因此本分卷所收錄的資料主要出自公元前5世紀之后的作品,如修昔底德、亞里士多德、普魯塔克、狄奧多羅斯和阿里安的著作等。這些作品是后人研究古代希臘文明非常重要的信息來源,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本書深刻解讀影響其歷史走向的羅馬帝國前十二位皇帝, 將這十二位皇帝置于社會、政治和最重要的家庭背景中, 重新審視一個個關于背叛、陰謀、親情、愛情的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在這里, 關于帝王的神話被打破, 他們更具人性的一面重新浮出水面。在作者筆下, 塑造這十二位皇帝的不僅僅是戰場上的勝利和元老院的演講, 成長的環境、與家人的關系也至關重要。
在古羅馬時代,角斗士以命相搏,以娛樂觀眾。他們大多出身罪犯、戰俘,但也包括一些處境窘迫或渴望成為斗士的自由人。他們手持短劍、盾牌或其他武器,在歡呼的觀眾面前廝殺。本書在研究的基礎上,為讀者介紹關于角斗士的一切,除了他們的訓練、武器、打斗技巧,還包括他們的衣食住行和賽場之外的生活,帶讀者親身體驗古羅馬代表性的一群人精彩而殘酷的生活和死亡。
這是一本講希臘、羅馬歷史的讀物。全書共分十章, 前五章講希臘, 后五章講羅馬。作者要言不煩勾勒出希臘羅馬古典奴隸制社會發展的輪廓。書中對人物、制度、戰爭、變革以及社會風尚、文化生活等等的敘述都和分析說明穿插在一起, 采取夾敘夾議的寫法, 這樣對每一史實的敘述, 都不脫離歷史發展的大勢, 既要透過史實來顯示歷史的歸趨, 也從歷史的趨向中看出具體史實的意義。因而, 本書雖然并不包括希臘羅馬史的全部知識, 但能將精要部分提煉出來, 使讀者對這段重要歷史發展的脈絡獲得初步認識。
本書是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史系列中,“羅馬興亡史”六部曲(《羅馬:從王政到共和》《羅馬:征服地中海》 《羅馬共和國的終結》《羅馬帝國的崛起》《羅馬帝國:黃金時代》《羅馬帝國:羅馬的陷落》)第二部。
公元前3 世紀到公元前2 世紀,羅馬共和國迅速崛起,從意大利的一個新興小國變成了一個政治強國,在地中海建立了霸權。在與迦太基爭雄的三次布匿戰爭之后,它變得空前強大和繁榮,繼而征服希臘和馬其頓,并染指東方霸權。本書對羅馬的行省制度、貨幣,迦太基的崛起與輝煌也有著詳細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