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匯集了全國多家醫院內分泌疾病檢驗和臨床溝通與融合的42個典型案例。全書共分五部分,分別為“甲狀腺、甲狀旁腺疾病”“腎上腺疾病”“糖代謝紊亂”“性激素分泌異常”“其他相關疾病”。每個案例由概述、案例經過、案例分析、知識拓展、案例總結、專家點評六部分組成。本書最大的特點是所有案例均由檢驗醫師與臨床醫師溝通合作后共同完成,體現了檢驗與臨床協作配合、融合發展。
為方便廣大讀者閱覽,本書從疼痛的概念、疼痛的認識誤區開始講述,全程使用通俗易懂的非醫學專業語言,按照急性疼痛、慢性疼痛這種最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分類,涵蓋了常見的術后疼痛、帶狀皰疹相關疼痛、癌性疼痛、心因性疼痛等內容。在慢性疼痛部分,為了方便讀者查閱,采用了不同部位作為檢索關鍵詞,以常見疾病為主,幫助讀者認識疼痛并積極尋求治療方案。此外,本書增加了舒緩醫療的內容,擴大了疼痛內容的外延。舒緩醫療是一種跨學科的治療模式,重在改善患者及其照料者的生存質量,其目標包括:減輕患者的疼痛和其他痛苦癥狀;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2003年發布了第一版的ISO 15189,并于2007年和2012年發布了第二版和第三版,對促進我國檢驗醫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ISO 15189:2022已于2022年12月正式發布,CNAS已將該標準等同轉化為《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認可準則》即CNAS-CL02:2023,該準則于2023年12月1日正式實施。新版標準對ISO 15189:2012的文件結構和內容進行了大幅調整,將ISO 15189的技術要求和管理要求整合優化為總體要求、結構和管理要求、資源要
本書系"臨床檢驗技術與應用"系列中的一個分冊。全書共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智能化分析儀,檢測原理。第二部分介紹質量管理,介紹規范與標準(ISO15189);臨床智能化測技術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建立與實施;以CANS智能化應用說明為依據,進行解釋和案例分析等;智能化檢測系統建立與應用,如校準、溯源、驗證等。第三部分介紹智能化檢測項目的臨床應用,包括檢測原理、生理病理機制、臨床意義等。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規范臨床護理行為,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根據各臨床專科醫療、護理特點,結合思維導圖高度概括的特性。本書分為 3篇,共 26個章節,包括成人、婦產和兒科相關常見專科疾病,并立足學科知識前沿,充分利用思維導圖色彩鮮明、層次清晰的特色形式,將護理健康教育內容予以簡練的展示,形成線條化、層次化、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并結合常見疾病概述,以幫助臨床護士理解、記憶,能有效指導臨床護理健康宣教工作的開展,對推進臨床護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微生物學臨床一線難題釋疑2》是對臨床微生物學和感染性疾病學的臨床一線難題進行解答,在第一冊的基礎上又補充了66個問題,共分為六個部分:醫學和微生物學基礎、疾病、臨床微生物學、診斷技術和耐藥性檢測、處置/治療和臨床溝通、微生物學管理六大部分。每部分提出專業問題若干,后給予問題的答案或思考,既有文獻參考,也有業界規范,更有作者自己的思考、建議和經驗。本書特別強調證據,無論是文獻證據,還是實踐證據,都符合國際主流觀念,即循證醫學觀念,無形中增加了專業價值。
本書系"臨床檢驗技術與應用"系列中的一個分冊。全書共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臨床分子診斷分析儀,檢測原理。第二部分介紹質量管理,介紹規范與標準(ISO15189);臨床分子診斷技術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建立與實施;以CANS分子診斷應用說明為依據,進行解釋和案例分析等;分子診斷系統建立與應用,如校準、溯源、驗證等。第三部分介紹分子診斷項目的臨床應用,包括檢測原理、生理病理機制、臨床意義等。
發熱門診的功能主要是對傳染病疑似患者的篩查,這與對確診患者的救治是有明顯差別的,功能定位的不同必然導致分區和流線的差異。本書通過對國內現有發熱門診標準規范及相關規定的梳理,以及發熱門診建設現狀的調查,探討發熱門診在各級各類醫院中的不同定位及設計思路。從發熱門診設計、感染防控要求、功能布局、實施方案、技術運用、運營管理等方面,全面介紹發熱門診應該如何建設和管理,使之在選址、建筑布局、流線流程、給水排水、暖通等方面能夠滿足醫院感染防控要求,在醫療設備、人員配置、運維保障等方面能夠滿足醫療診治的
本書以腫瘤性病變為主,兼顧非腫瘤性病變疑難病例的診斷與鑒別診斷,覆蓋全身多器官與組織。病例部分包括病史簡介、影像描述、最終診斷、病例討論及病例點評五部分,以常規18F-FDGPET顯像劑為主,還涉及68Ga-DOTATATE、11C-CFT、18F-APN-1607等新型PET分子探針在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在突出臨床實用性的基礎上,每個病例均配有視音頻文件,生動展現讀片活動(從提問、讀片到解謎、分析、點評五大環節),可幫助讀者更深入學習病例解析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