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圖說》是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
日本在進入江戶時代之后,庶民教育逐步興起。町人階層開始接觸到漢籍,并從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及精神層面上的滿足,漢語學習成為熱潮。本書以《唐話纂要》《重訂冠解助語辭》等江戶時代十九部漢語研究類著述為文獻基礎,揭示江戶學者對漢語所進行的研究。同時,對中日同期的漢語研究進行比較分析,并從學術史的角度梳理江戶時代漢語研究的學術源流。以期為讀者了解江戶時代日本研究古漢語虛詞、俗語的情況以及古漢語語法研究對近現代日語語法體系的認識與建構的作用等提供幫助。
本書以40多個國家的約600名漢語學習者為研究對象,從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如年齡、性別、國籍、母語所屬語系、家庭背景(是否華裔)、漢語學習時長、漢語水平、學習焦慮、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風格等出發,探討不同學習者對漢語教師24項個性要素和74項教學要素的期待。
從統計結果看,被調查者高度期待的十大優秀漢語教師個性要素包括:易交流、耐心、思想開放、情緒可控、友好、自信、熱情、真誠、親切、有創造力;十大教學要素包括:愿意回答學生問題、知識豐富、不會看不起學習不好的學生、
《現代漢語句末助詞研究》為研究現代漢語句末助詞的專著,分為上下兩編,共十二章。上編為理論探討,從認識論、本體論、目的論以及方法論等多角度對語義語法理論及其指導下的句末助詞研究方法進行了邏輯界定和概念辨析,并從歷時角度重新梳理、解析與句末助詞語法意義有關的語氣、情態、句子功能類型等基礎概念;下編為
寫作能力是大學生最重要的一種基本技能。本教材定位于“基礎寫作”課程的要求,安排了“寫作的功能”“主題與結構”“詩歌寫作”“散文寫作”“小說寫作”“劇本寫作”“新聞寫作”“學術論文寫作”“日常文書寫作”9個專題的內容。內容安排上依據“寫作知識與寫作實踐相結合,重在寫作實踐”“應用性寫作與創意性寫作相結合,重在創意性寫作”“示范性寫作與自創性寫作相結合,重在示范性寫作”的原則,盡量做到在寫作知識上以文體為核心,知識教學少而精;突出能力鍛煉,要求范文短、練習多;文體寫作多樣化,覆蓋各種常用文體。
本教材是將傳統紙質教材與數字化教學資源融為一體的新形態教材,重點講解事務文書、日常文書、黨政機關公文和科技文書中常用文種的結構、特點、寫作技能與行文規范等。本書希望在提升學員應用寫作能力的同時,培養學員的寫作素養、大局意識、規范意識和思辨意識。 為了便于讀者學習,本教材除了提供PPT課件、案例分析、教學大綱等電子資源,還配套了微課視頻及在線課程。讀者可通過掃描書中二維碼觀看視頻,也可登陸智慧樹在線平臺觀看全部視頻課程。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通識教育類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普通讀者自學和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應用寫作理論、事務文書、畢業論文寫作、求職類文體、禮儀類文體、會務類文體、行政公文、傳播類文體、規章類文體、策劃類文體和訴訟類文體。本書著眼于學生群體或個體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應用文,突出實踐性、應用性和人文性特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和人文素養,以適應當前和今后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寫作需要。 本書實用性強,可作為職業教育各專業應用寫作教材。
本書除擇選王力先生的《古代漢語常識》《中國古代的歷法》《文言的學習》等數篇關于古代漢語的一些常識性論文、講義等外,又補充了一些王力先生寫作的與古代漢語相關的趣味性小文,內容通俗易懂,以普及為目的,方便讀者對古代漢語有一個初步了解。王力先生對古代漢語的研究極為精深,見解不凡,可給讀者提供較佳參考。
《飲食字傳(味覺篇)》是《身邊漢字·飲食字傳》的第四卷,延續了《身邊漢字》叢書的整體定位和理念,選取我們身邊常用的漢字,從漢字的結構與演變切入,深入淺出地講述漢字背后的有趣典故。同時依然采用“聽讀”方式,邀請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播梁艷朗讀。《味覺篇》主要選取了酸、甜、苦、辣、咸、香等味覺相關漢字,共14篇。
當我們展開書卷,靜靜觸摸著書中的漢字,一定會被它們承傳千年的溫度和美好所打動。
《堯堯的文字課》是《說文解字》的啟蒙版,結合經典的社會歷史知識,采用漫畫形式,按照從春天到秋天的時間軸線講解了97個漢字,通過描繪這些漢字的來源、演變以及構成形式,可使少年兒童在趣味中學習漢字和優秀的中華傳統,亦可使成年讀者從中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