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的自然災害普遍發生的情況下,人們特別關注應急設施的選址規劃和緊急救災需求的管理。本書對大規模災害背景下應急避難場所選址規劃與物資配送網絡優化問題進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1)應急避難場所韌性水平評估。通過韌性內涵的梳理,構建避難場所防災韌性評價體系。(2)考慮韌性的應急避難場所選址與疏散路徑優化。建立兼顧成本、效率、覆蓋率和韌性等目標的選址模型,完成避難場所的選址與人員分配,并基于該選址結果規劃疏散路徑。(3)考慮道路安全性的應急醫療與物資配送網絡集成優化。首先,建立
本書對新江灣城25年來的開發歷程做了整體的梳理,從規劃實施模式(規劃編制和實施、開發定位和功能培育、路網建設與交通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城市空間與設計落地、生態綠化與環境打造)、投資收益模式(投資模式、收益模式、經濟效益)、土地開發與運營模式(土地開發模式、管理運營模式)、招商與品宣模式(招商模式、品牌建設模式)等領域入手,對新江灣城25年來的建設成果進行全方位的回顧,同時也對上海城投在新江灣城開發過程中的一系列成功經驗和做法進行提煉和總結,希望能夠形成具有上海城投特色的片區整體開發
第一,內容:①課程組織和教學目的;②文化遺產活化、生態文明及國土空間規劃轉向國家戰略下的縣市國土空間規劃設計課教學探索;③文化遺產活化和規劃設計新方法與新技術;④生態文明理念下的國土空間規劃新方法和新技術;⑤據馬河源頭-淶源縣國土空間規劃與設計;⑥天下社稷運城鹽湖區國土空間規劃與設計。第二,特色:①教學案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中淶源縣是京畿地區、雄安新區上游、長城文化和軍事文化等的一個重要縣市標本;鹽湖區則是黃河中游地區、黃河和秦嶺-太行山交匯地的一個文化中心,是中部地區的一
自進入國土空間規劃時代以來,這可能將是國內第一本針對城市規劃專業本科生的基于國土空間背景的防災減災規劃教材。教材編寫的目的是幫助規劃專業的本科生了解災害的基本知識,熟悉歷史上重大災害事件,掌握主要災害類型的防災規劃內容,特別是能夠理解防災規劃跟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互動關系,對于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具有較大的作用。 教材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單災種規劃,第二部分是防災設施規劃。在單災種規劃部分,包括了共計12大類災害,是目前國內本科生教材領域災種最全的一本教材。每類單災種規劃都是在基
本書是鄉村景觀設計方面的著作。本書對鄉村景觀規劃與設計進行研究,以期保護鄉村景觀的完整性和地方文化特色。本書從鄉村景觀及規劃的基本理論入手,對影響鄉村景觀規劃的因素、原理程序和方法等進行了分析,并探討鄉村農田景觀、庭院生態和鄉村綠道等的景觀規劃的方法及應用挖掘鄉村景觀的資源價值,改善和恢復鄉村的生態環境,營造美好的鄉村生活環境。本書適合研究鄉村景觀規劃的人員參考,可以作為學習鄉村景觀規劃的學生的輔助教材。
本書通過景觀設計師戶田芳樹和庭園研究家兼作庭家野村勘治兩位庭園大師的對話,從空間創造者的角度切入,重新審視日本庭園,并對眾多不同庭園潛藏的姿態進行說明。不完全拘泥于學院派理論學說,從與以往不同的視角切入,對日本庭園進行討論,帶領讀者走近日本庭園的本質。將宗教、哲學、藝術、風俗等橫向軸線,嵌入以時代為單位的歷史縱向軸線中,對從橫縱軸線的相關關系中建立起來的庭園空間、形態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展開專業而生動的解析。
本書從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概述入手,介紹了風景園林的特點及規劃設計方法,對風景園林設計的功能原則、生態效益原則、地方性原則等基本原則進行了概括,對園林的場地規劃、色彩構圖、風景園林植物造景設計及園林建筑小品設計進行了探討,闡述了節約型園林規劃設計理論及視覺藝術、美學元素、水景設計、鄉土元素等在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的應用,探討了園林生態規劃的原則、步驟與內容。
城市空間結構是城市空間發展方式的集中體現,是城市發展形式和質量的重要決定因素,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競爭力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本書立足于城市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并融合對城市規劃和城市治理的思考,討論了城市空間結構的理論、方法與國際經驗,中國城市增長與空間擴張,中國城市多中心空間發展,中國城市空間結構的類型與績效,中國城市空間結構演變,中國城市地域功能組織與演化,中國城市空間重構與職住空間關系變遷,交通發展與中國城市空間結構,中國城市空間結構與環境質量,以及中國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與轉型等問題。
建設全國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是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迫切需求,是推進國土空間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國土空間治理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和科學決策的基礎保障。歐洲空間規劃觀測網(European Spatial Planning Observatory Network,ESPON)通過開展應用研究和目標分析、提供地圖展示工具、分享監測產品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為政策制定者提供空間依據,可為建設我國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提供經驗借鑒。本書梳理了ESPON的產生背景和發展歷程,詳細介紹
21世紀以來,隨著鄉村的價值被重新定位和國家持續調整鄉村相關政策,資本投人成為鄉村發展的重要引擎。資本在給鄉村帶來發展機會的同時,也改變了鄉村的空間形態、利益格局和社會結構。原本較為內斂的鄉村,在面對資本潮流時,可觸摸到短期利益,卻對長久的未來難以辨清,規劃實踐也因之進退失據。本書以南京鄉村地區 為主要研究對象,立足于 資本和鄉村空間的關聯性分析,著意在理論上厘清資本驅動鄉村空間變化的內在機制,在實踐上指導鄉村空間政策的制定和規劃建設。本書總體上分上部的綜合性內容和下部的專題性內容。上部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