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具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是表現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同時,中國戲曲文化是中華文化大樹上的一根枝條,它像其他分支一樣,從中華文化的主干上汲取著生長的養分,同時又以自己的發展為中華文化增添了綠意。雖然歷史上曾經出現不少內容消極、思想低下的劇目,但中國戲曲文化的精神特質主流仍然是積極正面、健康向上的,對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本書作者均為全國政協委員、戲曲專家,圍繞戲曲的傳承、發展與創新、傳播研究展開,是一部探索如何讓戲曲煥發時代
本書系國內第一本系統研究昆曲文化身份問題的理論專著,針對學界存在的矮化昆曲的諸種情況,本書立足跨文化的理論視野,借鑒西方文化研究中“文化身份”理論,從分析昆曲長期被誤讀的原因入手,探討了跨文化傳播的歷史語境中昆曲文化身份回歸的過程與策略;從國家形象建構的角度重新解讀與定位昆曲的文化身份,探討昆曲文化身份的跨學科、跨文體特征與表現形態,從古典韻文學、雅樂文化、曲唱美學、戲曲文學、表演體系、活態遺產等方面系統闡釋昆曲的多維美學內涵與文化特征,對昆曲在建構國家文化形象中的象征意義作了較為系統
由亞洲戲劇教育研究中心主辦、中國·中央戲劇學院承辦的第五屆世界戲劇教育大會于2022年5月10日至20日在線上召開。大會以“戲劇與科技的發展構建”為主題,收錄了來自加盟院校的專家學者的11篇論文,分別從戲劇管理、戲劇教育、聲音表演、舞臺燈光、表演教學、戲曲、傳統文化保護、戲劇與馬戲、后戲劇等角度探討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戲劇影響,以及科技在泛戲劇領域的應用。論文集還收錄了主旨發言嘉賓的演講稿和加盟院校獻上的賀詞。
這是一部以戲曲現代化研究為背景的藝術評論自選集,被列為上海藝術研究中心的海派文化藝術研究系列叢書。本書按照永恒的攪局者當代戲曲研究和文藝評論與對接三個部分,編排了14篇論文或訪談,比較有代表性地收錄了作者近年來的文化研究的成果。全書圍繞上述三個部分,分別編排了相關專題論文。既有關于?屡c后結構主義女權主義和藝術人類學對于戲曲現代化研究的啟示等理論層面上的思考,也有在現代戲曲評論中從文化建設、現代精神和女性意識等方面的思考,體現出強烈的理論色彩和個人的獨特視角。
本書為2022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成果作品。 本書從“跨文化戲劇”的理論視野,考察“西劇中演”中較少被系統研究的古希臘悲劇在當代中國的跨文化實踐,即從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中國戲曲對古希臘悲劇的改編和演出實踐,剖析了河北梆子《美狄亞》《忒拜城》、京劇《王者俄狄》等跨文化戲曲的創造性編演與中希舞臺表演形式在差異中的融合。本書對古希臘戲劇在中國的跨文化編演進行了系統理論探討和舞臺分析,以創新性思維填補了國內跨文化戲劇研究的一個空白。
該書以詳實的檔案史料和許多鮮為人知的圖片,反映了天津戲曲、曲藝、電影及舞場等舊事逸聞,從一個側面揭示了天津城市發展的文化底蘊,成為當年中國娛樂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梨園曾流行“北京學藝,天津走紅,上海賺錢”之語,天津被譽為“曲藝之鄉”“河北梆子發祥地”“評劇的搖籃”。作者善于以文學語言描述歷史事實,展現了天津城市變遷中的人文風貌和天津當年文化藝術的輝煌,填補了津門戲園史空白。
本書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視角,探討浙江戲曲、曲藝藝術的保護與傳承,第一章是浙江非遺戲曲、曲藝的歷史演進,介紹了浙江人文地理概況、浙江非遺戲曲、曲藝的緣起與發展。第二章介紹了浙江非遺戲曲、曲藝的表演特色,分別從表演程式、語言特色、化妝表演、演出道具四個方面展開論述。第三章為浙江非遺戲曲、曲藝聲腔藝術,對于聲腔釋義、聲腔分類、浙江不同地區非遺戲曲曲藝聲腔藝術進行了分析。第四章為代表劇目與唱段選輯,分別介紹了代表劇目、唱段選輯。第五章為浙江非遺戲曲、曲藝傳承系,從傳承譜系、代表性傳承人兩方
本書共四章。第一章對普利策戲劇獎獲獎黑人女作家蘇珊-洛里·帕克斯和琳恩·諾塔奇作品的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了綜述。第二章從文化記憶的斷裂視角入手, 通過帕克斯的《強者/弱者》《第三王國的漸變》分別探討文化記憶斷裂所造成的現實之苦和歷史之殤。第三章從文化失憶的反思視角入手, 通過帕克斯的《全世界最后一個黑人的死亡》《美國戲劇》這兩部作品, 從造成文化記憶斷裂的原因進行反思。第四章通過帕克斯的《紅字戲劇》中的《在血泊中》以及諾塔奇的《毀滅》這兩部作品, 從歷史人物的重塑、文學經典的重構以及非洲
本書以經典戲曲為依托, 創造性轉化為中國故事, 再現了20個傳統劇目中的多個經典戲曲人物。以文學的手法、故事的形式創編的梨園人生, 一方面向讀者展現了絢麗的戲曲藝術天地, 傳播優秀戲曲文化的精神和魅力; 另一方面以更貼近讀者閱讀習慣的寫作方法, 解鎖傳統戲曲人物的人格密碼, 彰顯粉墨春秋的人性光輝。
伴隨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與迅猛發展,高科技、高維媒介對戲劇藝術的滲透和影響與日俱增,戲劇創作生態發生了巨大改變,戲劇不可避免地成為當代高維藝術中的有機組成部分。高維度的藝術呈現已經成為戲劇的新常態,戲劇舞臺新的美學范式和藝術品性應運而生。盡管這些新的發展與變化處于活躍的不確定狀態,但是在紛繁復雜的戲劇創作與現象中,仍舊可以提煉出既相對獨立又緊密關聯的新維度:藝術思維的更新與融合、戲劇交流的多元與深化、戲劇舞臺視聽語匯新的美學品貌、劇場與觀演關系的轉型與發展以及新型喜劇的茂盛。本書以高維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