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鳴盛、梁平德夫婦1952年分別從浙江省和北京市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他們不約而同選擇就讀氣象專業,因此而有緣相識、相知、相愛,共度一生,也因此找到了自己終生的事業,將美好年華獻給了中國氣象事業,與神州大地的風云雷電結下不解之緣。本書以梁平德女士的視角,帶我們重回周鳴盛、梁平德夫婦求學、工作的崢嶸歲月,講述了他們從心懷報國志、進入北大與氣象結緣,到工作中歷經種種依舊不改初心、自始至終潛心在氣象領域深耕的人生經歷。字里行間向我們展示了老一輩氣象科技工作者們樸實真摯的愛國情
本書系統梳理了中巴經濟走廊地區暴雨、高溫、低溫、干旱及洪水災害的致災危險性、承災體暴露度及孕災環境脆弱性,完成了中巴經濟走廊氣象水文災害單災種風險評估和多災種的綜合風險評估。全書共分9章,第1章介紹氣象水文災害的研究背景、進展及本書研究內容;第2章介紹研究區概況、氣象水文災害特征及成因;第3~7章基于多源數據分別介紹中巴經濟走廊暴雨、高溫、低溫、干旱、洪水五大災種的時空變化及風險評估;第8章介紹中巴經濟走廊氣象水文災害綜合風險評估;第9 章對未來中巴經濟走廊氣象水文災害研究及防災減災提出建議。
這是一本關于低碳生活的科普書,有趣、有料、有故事!《拯救發燒的地球》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地球和人類、生態和人類、建筑行業和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本書采用的是第一人稱敘事的形式,是一部面向大眾的科學普及讀物,旨在提高全社會對全球氣候變暖危害的認識,更好地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提高大眾保護環境的意識,為雙碳計劃貢獻力量。
本書介紹了中國海洋系列衛星(海洋一號、海洋二號、海洋三號)對熱帶氣旋(臺風)的觀測技術、監測產品及其應用狀況。主要包括海洋一號系列衛星的水色水溫掃描儀對熱帶氣旋的熱紅外通道亮溫、紫外和可見光波段的衛星云圖監測;海洋二號衛星微波散射計對熱帶氣旋海面風場信息的提取與監測應用;海洋三號(高分三號)合成孔徑雷達的高分辨率SAR圖像對臺風風場反演及其產品;同時介紹了我國海洋衛星對熱帶氣旋的業務化監測系統及其運行。
針對中國城市地下空間規模開發的現狀,在國內城市化快速發展與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跟蹤國內外城市規劃及城市問題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及交叉學科發展前沿城市規劃、建筑科學以及城市氣候學的研究成果,將城市熱環境問題引入到地下空間學科領域,提出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對城市微氣候影響的研究課題,以城市熱環境指標作為量化指標和突破點,完成地下空間開發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機制、影響因素以及量化評價的系統研究,進而指導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指標和策略的制定,促進地下空間建設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作用。《城市地下空間開
為有效促進雨水資源化利用技術的推廣和發展,推動海綿城市建設,本書在總結國內外雨水資源化利用現狀的基礎上,針對區域雨水利用技術提出了一套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計算方法,并基于計算結果結合層次分析法構建雨水利用技術綜合評價體系。同時,以雨水利用綜合效益評價值**為目標,借助規劃求解模型建立了一套雨水利用適宜模式求解方法。最后,以京津冀區域為例,通過建立一種雨水資源化利用潛力計算方法計算京津冀雨水資源化利用潛力,以期為我國雨水資源化利用和海綿城市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本書以數字孿生流域基礎理論為指導,圍繞降水高精度評價問題開展了系統研究,解析了降水遙感機理與方法,建立了遙感降水影響因子定量識別方法、遙感降水降尺度深度學習模型、遙感降水融合高精度校正方法,研究了基于時序遙感的流域降水量動態評價和非點源污染風險動態評估。
一寸山河一寸金,一方水土一方人。節氣的故事里,收藏著鄉村所有的喜怒哀樂,淳樸而閃耀,就如同谷物和農具在太陽下反光。 “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農耕的時間,就是植物的生長過程,是植物與天時、與大地的互動。二十四節氣,是農時,是心情,更是一條文化的血脈。 《春夏秋冬福滿園》,通過對二十四節氣嬗移更迭以及應時民俗還有美食的描述,串起的是對永遠逝去的田園牧歌的追憶。文字溫暖,令人疼惜。
為更好地認識氣候變化的科學事實,全面反映中國在氣候變化監測、檢測與驅動力等方面的新成果、新進展,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組織60 余位專家編寫了《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3)》。全書內容分為五章,分別從大氣圈、水圈、冰凍圈、生物圈和氣候變化驅動因子等方面提供中國、亞洲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新事實、新趨勢,可為各級政府制定氣候變化相關政策提供科技支撐,并為滿足國內外氣候變化科學研究與技術交流需要,更好地開展氣候變化科學傳播、適應與減緩氣候變化行動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信息。
隨著試驗手段的改進與探測技術的進步,人類對雷電的探索和認識逐漸提高。通過對雷電的監測,可以發現雷電的特征及其發生規律,為雷電防護和預警預報提供更科學、更可靠的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撐。本書重點介紹雷暴與閃電、雷電探測技術、雷電監測資料的應用方法及其存在的問題。本書共9章,第1章概述人類認識與探索雷電的歷史過程和成果;第2章介紹雷暴與閃電,詳細分析了雷暴的生消發展及閃電發生的物理機制;第3章闡述閃電的物理特征,閃電的物理特征既是雷電致災的直接原因,也是雷電探測的信息來源;第4章基于雷電電磁特征,重點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