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原先只是指代一種紡織工藝,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其逐漸變成了唯指孔子親授的儒家五經的專稱。朱先生認為,自獨尊儒術,占統治地位的經學便以學隨術變為主導取向。所謂“學隨術變”即司馬遷首先揭示的“以經術緣飾吏治”,據經傳釋義爭奪在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權。朱先生治學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追求多角度審視歷史,盡力還原其真實性,本書正是朱先生據自己的觀察,為經學史提供的一種全新視角。
本書精選了古代文化經典里的精華篇章,以古籍典故為基礎,分為蒙學篇、經學篇、史學篇、諸子百家、集篇等五大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收錄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經典文字,各個篇章都是精挑細選,分為原文、注釋、譯文等部分,全面生動地再現了這些國學精粹。
典故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濃縮的歷史,是語言的精華。人們在日常交往中,如果能恰當地運用典故,就會使語言變得精辟、凝練,談話更富有感染力。 為了讓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典故的含義,掌握典故的用法,《圖解國學典故(全彩圖解典藏版)》精選了數百則典故,分為言志、情感、言語、形貌、世態、國家、勤政、暴政、司法、軍事、經濟、哲理、品行、學問、技藝、謀略、功業、人倫、閑趣、境遇、交往等篇。編者不僅對典故進行解釋,還點明了它的出處,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每一個典故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來。
本書分為國家政治、職官制度、帝王重臣、兵制法制、經濟賦役、教育科舉、思想學術、倫理修養、天文歷法、文化典籍、語言文學、書畫藝術、體育娛樂、中華醫藥、考古文物、衣食住行、節日風俗、俗語民諺、典故溯源等24個篇章,涵蓋了國學各領域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常識。
《小書館》系列叢書,收入20世紀初以來絕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價值的文史作品。名為“小”,意味著篇幅小,使讀者在短時間內可獲得一方面的知識精粹;即便是大論題,也會找小的切入口,具體而微,從小處著眼談大問題,使閱讀饒有趣味。本系列擬出版100多種,首輯收入十本。《國學概論講話》一書原版由蔡元培題寫書名。這本書用作者的話說就是:“凡國學上之基本知識,均已搜輯無遺。”全書如同一幅工筆畫,纖毫畢現,細致入微。作為初窺國學門徑的入門書,放置案頭,隨手翻檢,很是輕便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