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火炬、天地、蒼山、深海、莽原、寰宇、煙火、蒼生、坐地、未來”等十個關鍵詞、提示詞,擇取中國最具世界領先水平的知識產權專利,諸如空間站、火星車、量子計算機、慧眼衛星、中子源、奮斗者深海潛器、高鐵、盾構機、無人植物工廠水稻育種加速器、5G技術、電子支付、智慧生活、智慧醫療等專利,描述知識產權主體面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國家的重大需求,以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的氣概,拼搏奉獻,實現彎道超車,領跑世界的故事。
該選題是作者常敬竹先生歷時三十年,與一大批文化藝術名人日常交往的真實記錄。作者從一百多位交往對象中遴選出70多位文學、美術、戲劇、電影等名家,每人一篇介紹文章,一張肖像照片,一幅書畫手跡,編撰成書,文章、攝影全部出自作者之手,書畫手跡全部為名家親贈。全書30余萬字,70多張照片,70多幅手跡,情節細膩,內容感人,圖文并茂,是那一代老藝術家的珍貴回憶錄,其中可以感受到這些文化名人的品質和風骨,有很強的文學性、可讀性和史料價值。
本書是法律暢銷書《別在異鄉哭泣:一個律師的成長手記》的續集,講述作者在北京從事律師職業十幾年的拼搏歷程,既有職場沉浮的勵志故事,又有扣人心弦的實戰案例。作者以第一人稱講述自己赤手空拳來到北京做律師,如何一步步做到“全國十佳訴訟律師”、超級大所的部門主任,還講述了獨自創辦律師事務所的艱辛過程。作者還講述了在一些影響重大的案件中,律師團隊如何斗智斗勇,維護客戶的權益和法律的尊嚴。作者在多年的執業生涯中辦理過大量案件,積攢了豐富的辦案經驗,這些經驗對于法學院校的法科生和初出茅廬的法律工作者具有很強的借
長篇紀實文學《去北川》基于作者2021年至2022年掛職北川期間的觀察、記錄和思考,從個體體悟入手,結合間接經驗,融合人類學、社會學等內容,對北川的歷史人文、民族記憶、地理變遷、風物傳統、現實發展進行生動書寫,做到了歷史與美學相結合、人民性與時代性相統一、文學性與知識性相協調,是一部體現新時代山鄉巨變的長篇紀實文學精品之作。
《我在上海開出租》是“萬有引力書系”的一種,是一部紀實文學作品,主要記述了作者在上海開出租車時的所見所聞,包括形形色色的司乘故事、方寸之間的人生百態,其中也穿插著出租車司機的日常生活與行業狀況,還點綴了對上海的城市風貌、歷史切片的描寫,故事豐富有趣,語言簡潔幽默,總字數約16萬字。該作品曾被《讀庫》節選部分內容并刊登于《讀庫2103》,深受讀者喜愛,被譽為出租車版的“深夜食堂”,滿載人間煙火,既新奇別致,也撫慰人心。
全書記錄了中國大陸30多年以來發生的諸多重要版權案件的來龍去脈。比如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版權問題:馬爾克斯以《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不久即應邀訪華;馬爾克斯因發現《百年孤獨》在中國被盜版侵權而提前結束訪華行程,故事雖短卻具有代表性。再如關于《傅雷家書》的著作權問題:著名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在1966年逝世,2017年他的著作成為公版作品;緊接著市面上大量出版了關于“傅雷家書”字樣的作品,而對于這些作品的署名,傅雷之子傅敏提出了質疑。這也是近年來公版書領域最典型的案例之一。這
本書內容自2019年開始在網易人間連載,專欄瀏覽量百萬。作者講述了那些高墻內外溫暖人心的故事。他在獄警老吳和管教同事們口中尋找故事的線頭,在明暗閃爍的人性中反復奔波,漸漸有了這本書。書里講的是一群因為種種原因犯下錯誤的人,有義眼里鑲著來自毒梟寶石的毒販;有被丈夫家暴九年的女犯;在少管所籃球隊填補人生悔恨的少年犯…… 他們追悔莫及,帶著悔恨在管教的幫助下一心要找回從前的自己。作者筆下這些故事,展現了管教人員良好的素質和奉獻精神,也展現了丑惡、美好、真實的人性。故事是寫給所有人的——那些想
夕陽無限好,回憶趣味長; 人生當奮進,切莫辜負黨。人的一生,消逝的是歲月,留下的是足跡。本書是回憶錄,是作者近八十年經歷中的點滴,作者1965年5月16日入黨,曾參軍,入伍后在36143部隊服役,歷任戰士、班長、處長、36141部隊后勤部部長、黨委常委等職。本書從側面反映出中華民族從貧窮落后到國強民富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奮斗歷程。從中啟示人們堅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民富國強,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的明天就一定會更加美好。
《天生無畏》一書詳細記述了抗美援朝將領范天恩成長、學習、戰斗、生活的點點滴滴,將他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戰斗情況作了具體精彩的描繪,資料詳實、細節豐富。1938年年僅16歲的范天恩參加革命,抗日戰爭時期在岱岳抗日根據地與日軍英勇作戰,解放戰爭時期,隨部隊奔赴東北戰場。1950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組織指揮了著名的飛虎山戰斗、松骨峰阻擊戰等戰斗。在松骨峰戰斗中,志愿軍以少勝多,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打出了新中國中華男兒的英雄氣概。作品一方面在宏觀敘事上描繪出范天恩生活成長的波譎云詭又風云
這是一部弘揚中國中醫學、記錄當代名醫曹洪欣教授治學精神與學術成就的紀實作品。曹洪欣教授,男,漢族,1958年2月出生。醫學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代表性傳承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全書文字樸素而又不乏激情,嚴謹而又通俗可讀,介紹了主人公的成長之路、成名之路,贊頌了一代學者的國家情懷和歷史擔當,是弘揚中國傳統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