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十二次訪問:策展人》的姊妹篇,同樣由十二篇訪談組成,受訪者是十二位活躍的年輕藝術家。她/他們以80后為主體,自2010年前后開始進行藝術實踐。本書以2020年和2021年為一個時間切片,記錄、整理了她/他們近十年極具創造力和多樣性的案例,試圖呈現一份關于中國年輕藝術家的“人類學”樣本,喚起讀者對她/他們的好奇心,同時本書涉及的大量案例和工作方法也可以作為資料供更年輕一代的藝術從業者參考和借鑒。
本書分享林語堂交友待人的故事,分析品評林語堂的人生觀,呈現真實的林語堂形象。林語堂一生交友甚廣,有魯迅、胡適、郁達夫、章克標、蔡元培、簡又文、老舍、徐志摩、海戈、謝冰瑩、陶亢德、邵洵美、賽珍珠、錢穆等同事、作家、文人、女兵,也有學生、電影明星、記者等。通過這些朋友對他產生重大影響和幫助的人,林語堂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學大師。林語堂交友待人方圓有度,秉持中庸的精神,與朋友無論相得還是疏離,他始終以開闊的胸襟,儒雅、和諧的態度處之。他的“半半”人生觀使其建筑起明慧、寬懷、達觀的人生。
本書共分三部分:淑英憶舊、其人其事、唱段精選。主要內容包括:春風化雨 永駐心田;永遠的紀念——緬懷小平同志;藝無止境;我在唱腔設計中的幾點心得;楊淑英藝術生活散記;從小搭檔到老合作——我所認識的楊淑英等。
本書已通過重大選題備案程序。全書由“中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創作, 書中講述了他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長為航天英雄的奮斗歷程。作為中國精神的標志性英雄人物, 楊利偉的成長經歷無疑將激勵更多的年輕人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 在各自的領域書寫精彩人生。此次再版, 作者提供了更豐富的圖文資料, 作者坦率而真誠地回顧了自己的成長, 回顧自己如何從小鎮少年成為軍人、成為優秀的戰斗機飛行員, 如何通過艱難的、接近完美的訓練, 見證和創造奇跡, 書寫精彩的人生。
本書用生動細膩的語言, 充滿童趣的故事, 講述了一個沉醉于冒險的頑童, 怎樣種下畢生追尋的理想; 一個叱咤田徑場的少年, 如何成為妙手仁心的醫者……展現了鐘南山以誠信作骨架, 以大愛為經緯, 為生民立命的醫者風骨和博大情懷。
本書中除了慶賀、紀念文章外,還有不少研究論文,有的作者從作品文本出發,闡述魯迅的立人精神;有的作者搜集整理歷史資料,挖掘魯迅生平事跡,讓讀者看到一個更豐滿,更真實的先生形象;有的作者梳理了海外的魯迅著作譯本,對于讀者了解魯迅著作的海外傳播很有幫助。
本書采用了紀實傳記形式,以翔實史料支撐,藝術評述輔佐;文學情節描繪,文史故事平鋪相結合的寫作手法,以方濟眾藝術人生為主線,以長安畫派恢宏歷史演變為背景,全方位地、立體地敘說了當代人無法知曉的長安畫派在歷史過程中,曾經發生的許多藝術現象與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本書生動記錄了王元化先生從事思想文化研究和個人生活交往的方方面面,可以從一個側面了解到九十年代的整體思想文化狀況以及王元化的學術思考、著述生活、人際交往等,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思想史意義。
本書主要內空包括:至丁偉志、致丁法章、致尤西林、致王平、致王果、致王若水、馮媛、致王蒙、致日本九位學者、致岡村繁、致戶田浩曉、致史中興等。
本書講述了馬識途波瀾壯闊、傳奇多彩的革命人生。在高中讀書時期,他便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無論是在武漢、鄂西北、恩施還是在云南、成都,為了建立新中國,他勇敢地戰斗著。共和國成立后,他在眾多崗位上努力工作,從不計較個人得失。20世紀50年代后期,他開始正式從事文學創作,《清江壯歌》《夜譚十記》是他眾多文學作品中的代表作。在他漫長的文學創作中,他努力追求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也正因如此,他在中國當代文壇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文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