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護理臨床技能與培訓是麻醉臨床護理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證。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麻醉臨床護士的素質和護理的質量。本書內容包括麻醉護理臨床見習護生、實習護生、進修護士、規范化培訓護生等的管理規則、培訓計劃、培訓方案,以及麻醉護士的分層級培訓、專科護士的臨床培訓、臨床護理培訓的師資管理、臨床培訓方法、麻醉護理培訓部分教案和十項麻醉護理核心技能等。在規范麻醉護理臨床培訓的同時,有助于提升護理培訓質量。適于各級醫院麻醉科護士、護士長閱讀參考。
本書由中南大學湘雅第三醫院傷口造口護理團隊編寫,介紹了傷口護理發展的歷史、皮膚的解剖與生理、傷口的護理技術、急性傷口(院前、創傷、外科手術切口、咬傷、燒傷)的處理流程、慢性傷口(糖尿病足潰瘍、壓力性損傷、下肢動脈性潰瘍、下肢靜脈性潰瘍)的處理流程、特殊傷口(肛瘺傷口、體表膿腫切開引流術后、藥物外滲性潰瘍、急性放射性皮炎、失禁性皮炎、癌性傷口、炎性皮膚潰瘍傷口),以及壓力性損傷、燒傷、擠壓傷、糖尿病足、下肢動脈性潰瘍、下肢靜脈性潰瘍、失禁相關性皮炎、癌性傷口的個案護理。
本書以現代護理學理論為指導依據,以整體護理、循證護理為基礎,以多學科合作為目標,進行撰寫。內容分為兩大篇,第一篇總論:神經系統功能監測護理常規、呼吸系統功能監測護理常規、介入治療常見并發癥的護理常規,共三章;第二篇臨床實踐: 介入治療一般護理常規、心血管內科護理常規、神經外科護理常規、血管外科護理常規、介入診療科護理常規、疼痛介入治療護理常規,共六章,總共九章。本書撰寫深入淺出、圖文并茂,以培養介入治療護理人員能綜合運用多種技術和知識,評判分析患者多樣化的護理需求,并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規范臨床護理行為,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根據各臨床專科醫療、護理特點,結合思維導圖高度概括的特性。本書分為 3篇,共 26個章節,包括成人、婦產和兒科相關常見專科疾病,并立足學科知識前沿,充分利用思維導圖色彩鮮明、層次清晰的特色形式,將護理健康教育內容予以簡練的展示,形成線條化、層次化、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并結合常見疾病概述,以幫助臨床護士理解、記憶,能有效指導臨床護理健康宣教工作的開展,對推進臨床護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2003年發布了第一版的ISO 15189,并于2007年和2012年發布了第二版和第三版,對促進我國檢驗醫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ISO 15189:2022已于2022年12月正式發布,CNAS已將該標準等同轉化為《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認可準則》即CNAS-CL02:2023,該準則于2023年12月1日正式實施。新版標準對ISO 15189:2012的文件結構和內容進行了大幅調整,將ISO 15189的技術要求和管理要求整合優化為總體要求、結構和管理要求、資源要
本書系"臨床檢驗技術與應用"系列中的一個分冊。全書共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智能化分析儀,檢測原理。第二部分介紹質量管理,介紹規范與標準(ISO15189);臨床智能化測技術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建立與實施;以CANS智能化應用說明為依據,進行解釋和案例分析等;智能化檢測系統建立與應用,如校準、溯源、驗證等。第三部分介紹智能化檢測項目的臨床應用,包括檢測原理、生理病理機制、臨床意義等。
本書從社會生態系統的視角出發,提出了一個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社會心理干預與重建模型。該模型將心理社會能力建設與災難心理健康領域所強調的心理干預進行整合,強調優勢、資源及復原力的積極作用,以實現緩解個體癥狀、修復家庭心理功能、促進社會聯系、提升社會生態系統各層面復原力的目標。全書共包括7章,涉及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對社會心理健康的影響、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社會心理干預、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網絡化心理干預、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的復原力、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社會心理重建、社會心理干預與重建的特殊議題等內容。本
本書原書于2016年在德國出版,是世界上第一本介紹筋膜加壓治療帶的應用指南,現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出版,并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流傳。加壓帶,也被稱為“巫毒帶”,因為其神奇的治療效果而得名。它是一種通過包裹肌肉和關節以快速緩解疼痛的方法。本書是一本權威的加壓帶指南,提供了詳細地描述和演示,包括如何使用它來治療各種慢性疼痛癥狀,如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脊柱和骶骨區域的疼痛狀況,臀部、腿部和足部,以及肩膀、手臂和手的疼痛,同時本書還介紹了一些肌肉訓練的常用方法。本書還對加壓帶的歷史、加壓帶的理論基礎
本書主要通過介紹什么是安寧療護,死亡及其質量,生前預囑和預立醫療照護計劃,圍終期的溝通技巧,生命終末期的舒適照顧,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整體關懷,生命終末期患者及其家屬的社會-心理、精神照護,悲傷與悲傷輔導,醫務社工在生死教育中的工作方法,以及圍繞生命的倫理及法律議題等,循序漸進地引導專業人員、大學生及社會人士正確認識生命的自然過程,開展生死教育,改變少有談論死亡的現狀,培養尊重生命、尊重死亡的態度,普及在生命終末期接受安寧療護的理念,讓大眾以積極的態度應對生死,做好善別善終。
《微生物學臨床一線難題釋疑2》是對臨床微生物學和感染性疾病學的臨床一線難題進行解答,在第一冊的基礎上又補充了66個問題,共分為六個部分:醫學和微生物學基礎、疾病、臨床微生物學、診斷技術和耐藥性檢測、處置/治療和臨床溝通、微生物學管理六大部分。每部分提出專業問題若干,后給予問題的答案或思考,既有文獻參考,也有業界規范,更有作者自己的思考、建議和經驗。本書特別強調證據,無論是文獻證據,還是實踐證據,都符合國際主流觀念,即循證醫學觀念,無形中增加了專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