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論》是恩格斯從整體上論述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一部光輝著作,堪稱一部馬克思主義真正的百科全書。
本書以學原著、讀原文、悟原理為宗旨,共分六章,圍繞《反杜林論》的創作背景、主要內容、思想觀點等展開全面深入解讀,包括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先驗主義哲學、庸俗經濟學和冒牌社會主義的基礎上,分別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等,并以新時代視域詮釋《反杜林論》對于加強黨性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本書在回應馬克思恩格斯對立論的理論視域下全面闡述恩格斯自然辯證法,通過細致辨析恩格斯自然觀與恩格斯辯證法兩個方面進而揭示自然辯證法的真實內容及其與馬克思辯證法的內在一致性,在此基礎上分析恩格斯研究自然辯證法的真正目的及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重大貢獻,在展開論述過程中論證邏輯較為嚴謹,所給出的一些結論也具有一定的說服力。本書以扎實的學術功底、嚴謹的研究態度和探索的理論精神對恩格斯“自然辯證法”這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和
剩余價值理論誕生150多年來,現代生產方式已經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在科技革命的推動下,剩余價值的生產方式、實現方式和分配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面對生產方式全球化、智能化和生態化的嚴峻挑戰,特別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偉大創造實踐,迫切需要根據實踐發展和理論自身的邏輯進程對剩余價值理論進行創新與發展。在此背景下,本書首先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特有的唯物辯證方法、科學抽象方法以及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方法,再現客觀性與歷史性相統一的經濟范疇,溯本清源、澄清誤讀,還原經典著作的本真,拉近理論與
《資本論》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進行徹底批判的一部恢宏巨著、經典文獻,一經問世便被稱頌為工人階級的圣經,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推薦閱讀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之一。
本書以學原著、讀原文、悟原理為宗旨,共分五章,圍繞《資本論》的創作歷程、主要內容、思想觀點展開全面深入解讀,包括資本的生產流通過程、剩余價值的生產實現和具體形式、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資本主義必然被共產主義取代的規律等,并以新
馬克思的思想超越時代,但直接閱讀馬克思的著作、領悟馬克思的思想往往具有一定的門檻,那么閱讀研究馬克思思想的著作不失為接近這位偉人、進入其哲學殿堂的有效途徑。
本書作為開放馬克思主義倡導者、《爭鳴》(Arguments)期刊主編阿克塞洛斯研究馬克思思想的專著,在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界具有較大影響,曾多次再版,并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在阿克塞洛斯的筆下,馬克思是一個技術思想家:他宣告人們能夠通過征服世界而超越自我異化;他指認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并
深邃的歷史感與體系化的歷史觀構成黑格爾哲學獨有的特質。黑格爾深刻洞見了資本主義摧枯拉朽的內在力量,并立足時代特征對人類歷史進行整體性反思。其在歷史的本質性規定、歷史發展內在規律的抽象與概括、歷史研究方法論的建構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貢獻。馬克思、恩格斯對黑格爾歷史觀的批判與超越,根植于對人類歷史實踐進程的進一步具體考察與研究,完成了西方思想史上歷史理論的一場變革。
本書的主要內容和特色是:(1)在確認《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章手稿的紙張編碼均為恩格斯所標注的基礎上,按該紙張編碼順序對“費爾巴哈”章諸文本進行重新編排;(2)運用馬克思和恩格斯手稿的高清照片對手稿在判讀方面存在歧異的逾百處字跡進行重新辨識、判讀和勘定;(3)以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定稿以及經過本書作者重新編排和勘定而形成的新德文文本為底本進行譯注;(4)對在“費爾巴哈”章文獻學研究方面仍存留的某些重要問題進行進一步的考證和辨析。
馬克思一生都未停止寫作、學習、思考,“記者”是他的第一份職業,也是他一生從事的事業。他如何書寫他所置身的19世紀人類社會?他對未來抱有何種看法?本書以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認識論,以19世紀的全球史和新聞傳播史為基本的歷史語境,以馬克思新聞活動及新聞書寫為素材基礎,從角色、文本與思想三個層面切入“記者馬克思”。本書力圖在歷史梳理、文本分析與理論討論等方面增進對“記者馬克思”的認識。本書重點分析了“記者馬克思”的三個重要時期:作為激進主義撰稿人的《萊茵報》時期,作為社會主義輿論家的《新萊茵
馬克思人的類本質概念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基礎概念。類是人對自然與自身客觀普遍性的概括。人的類本質則是人以普遍性為對象的對象性本質。人的類本質不是精神性、意識性的,也不是純粹的抽象物,而是一種能夠將現實性與抽象性結合起來的具體普遍性的概念,是馬克思用唯物辯證法對抽象本質論的改造。人既在意識中也在實踐中以普遍性為對象,并通過占有對象普遍性的對象化活動實現和確證自身的類本質。在此過程之中,人的類本質與其現實化形成的各種類特性之間存在著抽象與現實、普遍與特殊、無限與有限、主體與對象等矛盾,這些人所
作為人的現實生活,日常生活與人之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日常生活不僅提供和創造著豐裕的物質生活,也引領和塑造著一種高尚的精神生活,是人類生命獲得意義與價值的重要生活樣式,更是人的存在本質、價值追求乃至社會文明發展程度的重要表征。本書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視野,反思了西方傳統哲學對日常生活世界作出的抽象理解,構建了馬克思關于日常生活理解的基礎理論框架,闡釋了馬克思關于日常生活現代性處境的基本理解,分析了當代人日常生活的異化狀況,提出超越日常生活異化,擺脫生存困境仍需回到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指明的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