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學刊》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的所刊。本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學刊(第12集)》。本集內容涵蓋從先秦到明清各個歷史階段。包括關於甲骨著録書編纂的一些思考、漢代畫像與漢代人的倫理觀念、唐代德政碑形制考論、金元時期蒙求體蒙書考等論文。
本書是專門闡發何休公羊學的著作。郜積意先生在校定《春秋公羊解詁》《春秋公羊疏》時, 發現何休在解釋《春秋公羊傳》時, 有許多義例可循。前代劉逢祿《春秋公羊何氏釋例》、孔廣森《公羊經傳通義》等闡釋何休公羊學的著作均有所失漏, 遂在通校《春秋公羊解詁》《春秋公羊疏》的基礎上, 對何休的解釋進行發凡起例, 補前人之未備。該書是閱讀《春秋公羊解詁》《春秋公羊疏》的重要參考, 也是了解春秋公羊學乃至今文經學的進階之作。
《左傳》,最早被稱為《左氏春秋》,是對孔子刪訂“五經”之一——《春秋》之經文進行內容及事實補充之傳,與《春秋》經互為表里。直至西漢,《春秋》學見于官者清一色為《公羊》《穀梁》之學,《左傳》在西漢屬于私學,直至西漢末劉歆治《左氏》,而在劉歆之前,《左傳》在經師儒生心目中不占地位,當然談不上研究。 “左氏”之學曾于西漢末立于學官,后復廢,東漢復又立。直至宋末儒家經典“十三經”格局正式確立,《春秋左傳》一直作為儒家經典重要經書之一,歷代研究者不乏其人。然觀其研究熱度,對《春秋》的研究熱度始終不及《詩》
本冊圖書搜尋了眾多中國古代的人文景觀、歷史遺跡,這些古跡、古風、古色,具有優美、大氣、恢弘等諸多的意境體驗。同時,發掘古遺址、古鎮、古建筑中蘊藏的人類智慧,激發想象空間,在輕松的氛圍中,講述中國傳統文化與科學知識,真正做到了在小科普中了解大文化。另外,書中每個故事都搭配了中小學教材中的古詩、詞匯,通過閱讀繪本可以預習。下載小科普大文化APP,掃描書中的二維碼,還可以身臨其境體驗繪本中的場景、聽真人語音閱讀、玩拼圖游戲,具有較強的互動性。
歷史是好的教科書,也是清醒劑;尤其是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是現代中國人不能離別的精神家園。 本書搜集了大量的中國古代文獻(包括出土文獻),效法紀事本末體史書,圍繞中國古代史中的重大事件進行編寫,注釋力圖簡潔明了。對于學習者,特別是歷史學專業本科同學以及廣大中學歷史教師而言,是一部系統學習中國古代歷史的資料。
《朝野瑣記》,清張寶璇著,張樹偉點校。《朝野瑣記》目前所見版本只有珍藏于國家圖書館的手抄本孤本,此次校點即以此本為底本。本書內容豐富,不僅記有關于政治、經濟、科舉等方面的朝中之事,還有大量對北京史跡的記載和考證,另涉及朝野人物、詩文字畫、禮儀音樂、世風人情、天文氣象、中外交往、百貨交易、朝野美食等,包羅萬象,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價值。
《先秦時期文化的發展探究》第一章為先秦時期的文化概述,分別對中國文化起源之謎、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多元發展、先秦時期文化研究的動機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第二章為先秦時期哲學思想的發展,主要闡述了先秦哲學思想產生的歷史契機、先秦哲學思想發展的脈絡軌跡兩方面內容。第三章為先秦時期文學的發展,分別從先秦文學起源的兩大因素、先秦文學概述、先秦文學發展的歷史階段、先秦文學作品幾個方面對先秦時期文學的發展進行了深入分析。第四章為先秦時期藝術的發展,分別從先秦時期的樂舞藝術、先秦時期的繪畫藝術、先秦時期的青銅
一部春秋史,就是一部近三百年的社會嬗變歷史,從軍事上看,就是一部近三百年的軍事制度發展史、一部近三百年的兵學文化成熟史,尤其是一部近三百年的喋血戰爭演進史。春秋時期的戰爭,形式多樣,特色鮮明,風云變幻,驚心動魄,占據著歷史舞臺的中心位置,產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提供了久盛不衰的啟示。本書就選擇了繻葛之戰、城濮之戰、崤之戰、鞌之戰、柏舉之戰等十四場戰爭,以這些案例展示諸侯戰爭異彩紛呈的過程,分析戰爭帶來的歷史改變。作者以后知視角、全知全能敘事,給這些戰爭添加了解讀的當代性,增加了歷史的趣味
本書是中國史研究動態編輯部選取該刊自1979年1月創刊以來,陸續發表的關于秦漢史研究領域極具代表性的研究綜述文章40篇,內容涵蓋秦漢史研究領域的方方面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關于海內外關于秦漢史研究領域研究所取得的成績進行了概覽式介紹。一書在手,秦漢史研究領域所有代表性成果洞悉于心。
本書是中國史研究動態編輯部選取該刊自1979年1月創刊以來,陸續發表的關于宋史研究領域極具代表性的研究綜述文章38篇,內容涵蓋宋史研究領域的方方面面,對建國以來關于海內外關于宋史研究領域研究所取得的成績進行了概覽式介紹。一書在手,宋史研究領域所有代表性成果洞悉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