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六章,內容包括:責任競合與重復起訴的規制目的,民事責任競合時識別重復起訴的實踐樣態,民事責任競合時的訴訟標的、請求權與事實,民事責任競合時的既判力客觀范圍,法律應用方法與民事責任競合問題的解決,系統化解民事責任競合問題的路徑。
在票據市場,以融資為目的而簽發、背書轉讓的票據越來越多,相反,傳統的以支付為目的的票據正在逐漸減少,但我國法律對融資性票據的流轉方式關注較少。 本書稿從融資性票據的概念厘定著手,分析其與傳統票據的區別與關聯性,確定其在票據法中的地位,闡述融資性票據入法的市場基礎和理論基礎,重點研究了融資性票據的發行制度和流轉制度,分析直接交付流轉方式的合法性等問題。
本書綜合運用歷史研究、實證研究和比較研究的方法,梳理了我國農村土地擔保的歷史發展脈絡,并運用社會實證的方法實地考察國內各試點地區的運行狀況,掌握具體的試點實效、尚存在的瓶頸且分析成因,并擷取國內試點地區的實踐范例,在汲取域外有益制度經驗的基礎之上,擬定了《農村土地融資擔保的立法建議》《農村土地融資擔保條例(草案)建議稿》和《農村土地擔保合同示范文本》,對今后國家和試點地區的農村土地擔保運行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
大數據時代,健康醫療數據越來越成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本書分六章探討健康醫療數據的相關法律內容。第一章現實與困境:當前健康醫療數據制度適用中的問題;第二章法理與思辨:健康醫療數據規制的理論基礎;第三章價值與優勢:健康醫療數據的應然性;第四章選擇與借鑒:健康醫療數據的域外立法經驗;第五章界限與準則:我國健康醫療數據制度適用的規則;第六章實踐與總結:《健康醫療數據立法》專家建議稿。
本書分為民事法篇、刑事法篇、公司法篇、勞動法篇及行政法篇共五部分,收錄《兩人合買一個房屋,如何確認所有權?》《資管通道業務,信托公司是否對投資者承擔責任?》《情人之間的分手費,是否需要返還?》等案例。
本次出版的年度案例集成是以金融糾紛年度案例2012年至2022年的各個分冊的內容為基礎,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精品案例,全面涵蓋該領域常見糾紛內容。本書內容以同類案由做分類進行精選整理并調整,按照由近及遠的時間順序進行編排,使其符合民事案件以及行政案件新案由的規定,更符合民法典以及其他新法的要求。本書既是對10年司法數據的總結,也是對我國司法進程的反映,能幫助讀者節約查找和閱讀案例的時間,獲得真正有用的信息,為法官、檢察官、執法人員、律師、法律顧問辦理相關案件以及案件當事人處理糾紛必備參考
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等正廣泛應用于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產生的各類法律問題和法治場景對相關技術的支撐需求,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與討論,也使得法學的科際性、交叉性、復合性愈發突出。本書著眼于數字法治這一主題,聚焦人與科技互動過程中規則的建立與實踐圖景,探索秩序的形成與發展過程。
本書分為數字法治理論算法風險及其治理人權與技術規制智慧司法四個部分,具體呈現了當下法學界對數字法治基礎理論問題的闡釋,大數據殺熟、人臉識別、數字貨幣、疫情防控等熱點話題在法學層面的探討與回應,
本書為中國刑法學界祝賀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著名刑法學家儲槐植先生九秩華誕學術文集。本書共收集中國刑法學界著名學者撰寫的原創刑法學專業論文六十余篇。本書內容主要圍繞儲槐植先生的“刑事一體化”思想或其他刑法專業問題展開,共分為四編:第一編刑事一體化與刑法方法論,第二編刑事一體化與刑法運作觀念,第三編刑事一體化與刑法解釋論,第四編刑事一體化與控制犯罪控制。 與傳統意義上的祝壽文集不同,發源于德日的學術祝壽文集,要求論文作者提供的均是反映相關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原創論文。 本書的出版,可能是中國刑法學界第
唐律集中國唐前立法之大成,開唐后立法之先河,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法典,全面體現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唐律又是中華法系的代表之作,是周邊各國的立法范本,其先進性曾領先世界數個世紀之久。本書從法律思想、法律制度、法典結構、具體內容、與唐后及國外法典的比較等角度,對唐律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析,是學習和研究法學、唐史乃至中國古代史的重要參考著作。
本書在社會學范疇的認同理論基礎上,以制度認同為核心概念,以司法的社會認同要素為分析框架,將中國司法置于社會結構轉型的歷史背景,結合司法公信力普遍失落的現實,論證司法社會認同機制正在經歷的變遷。本書從普遍性角度提煉司法認同的一般規律,同時立足社會特殊群體,分析影響其司法認同的一般規律,有助于反思當下司法制度存在的問題,深入司法認同問題的分析,證成提高司法認同的對策建議。書稿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