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司法的改革與發展,一方面受中國特定政治、經濟、文化條件的深刻影響以及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的制約,另一方面也潛含著在司法現代化旗幟之下對標西方經典理論中現代司法模式的某種取向。此兩方面因素形成一種張力,既相互融合,彼此吸納與參照,亦相互博弈,彼此排斥與疏離。在此背景下形成的司法樣態,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并由此成為人類司法文明中重要而獨特的類型。本書通過對當代中國司法改革與發展的主要過程以及司法運行中重要現象的描述與分析,冀望增進對中國特色司法之實踐邏輯與內在機理的理解,為中國特色司法提
本書是對筆錄資料在我國刑事司法中占據中心位置現象的思考和改進建議。全書圍繞這一問題,細致考查了筆錄資料的證據力和審判的公正完善性、證人出庭必要性等技術、程序問題,對改進筆錄和證人在我國刑法中的地位,提出了建議性意見。全書共分5章,約20萬字,收入西政文庫青年篇。
本書從刑民一體化理論視角,以《刑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網絡安全法》等現行法為依據,對個人信息所蘊含的法益屬性及多元層次予以界定和闡釋。在個人信息保護與利用統一的價值理念指引下,合理界分侵犯個人信息行為刑法規制的范圍與限度,構建刑民(行)規范銜接協調的個人信息刑法保護體系。在此基礎上,本書針對敏感個人信息、個人生物信息、個人信用信息、APP個人信息等不同類型個人信息的一體化刑法保護問題進行分析。同時對我國《刑法》中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等相關罪名及刑事責任認定進行個罪研究,為司法
本書是按照物權法的理論體系撰寫的體系書,包括物權法的概述、物權變動、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占有等。但本書寫作又具有其自身的特色:第一,每章均包含假設性案例(以每章單獨編號例X突出顯示)。第二,注重最新的比較法資料的運用,尤其重視對我國有深遠影響的德國法學文獻的使用。第三,重視實踐中出現的典型案例,使用了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指導案例和公報案例以及一些熱點案例作為素材使用。第四,率先首先使用了歸入(涵攝)法,即使用判決式的分析方式。
本書立足于促進和保障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 從挖掘數據要素的時代價值入手, 闡釋中國數據要素市場化的推進過程、基本狀況, 分析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中授權、交易、安全、跨境等主要場景, 結合不同利益相關方的法律訴求和問題關切, 立足域外成熟經驗, 聚焦中國國情和語境、剖析代表性商業模式和典型案例, 在我國現有法律政策基礎上, 提出更好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的原則框架和全流程數據合規與發展的法治方案。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國的立法與其他國家有著本質的區別。如何做好立法工作、提升立法質量是一個關乎全國人民利益的重要問題。本書從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三大維度解讀我國立法的邏輯,不僅展現了我國中央與地方立法關系的發展演變歷程,也闡述了當前我國立法的制度設計與實然狀況,為理解、思考及改善我國的立法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啟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創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目前具有里程碑意義。為深入研究總結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和積累的新鮮
《教育政策法規與教師職業道德(第三版)(微課版)》由“教育政策法規”和“教師職業道德”兩部分構成,全書分為上、下兩篇。“教育政策法規”部分系統介紹了教育政策、法規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反映教育政策、法規理論研究的新進展和新成就;實現教育政策、法規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的有機結合;結合教育政策、法規的專題分析,解讀現行教育法律。“教師職業道德”部分以世界教育發展的大趨勢為宏觀背景,以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為現實環境,借鑒教育學、倫理學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吸收國內外教師職業的**研究成果,對教師職業道德進行
本書對民法總論相關知識、原理進行體系化闡述。全書分為六編。第一編“民法導論”,具體包括民法概念論(作為私法的民法、民法的若干核心概念)、民法體系論(外部體系、內部體系)、民法方法論(民法的法源、解釋、續造、案例處理方法)。第二編以下為本論,以私權為邏輯主線闡述民法一般原理。第二編“權利主體”,具體闡述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第三編“權利客體”,具體闡述了民法上的物和其他權利客體,如給付、智力成果等。第四編“權利變動”,具體闡述了權利變動的樣態、權利變動的原因(法律事實)、法律行為與意思表示的
全書以住房權為理論基礎,區分廣狹兩義的住房保障概念,全面梳理了住房保障的各種形式。住房保障與住房市場都是一國住房供應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共同實現住有所居的政策目標。 本書依托經濟學上的路徑依賴理論,采用系統研究、歷史考察與比較法研究的方法,從問題出發回歸制度,全景展示了我國住房保障和住房保障制度建設的成就和不足。 我國住房保障成就顯著,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并形成了“三房(公共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兩改(棚戶區改造和老舊小區改造)”的住房保障格局。不過,由于缺乏高位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