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綠色生態城區的規劃與設計做了詳細的講述,介紹了綠色生態城區建設中需要采用的各類技術和產品,適用范圍,技術特點和經濟性能。在綠色生態城區評價過程中如何評價各類技術和產品運用。本書對上海各區、管委會正在創建的,共近百平方公里以上的綠色生態城區有極大的指導意義,同時也將為全國各地的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提供技術指導。
本書是浙江省社會科學院重大科研項目“六個浙江”系列研究的成果之一,對“美麗浙江”的提出背景、內涵、重大意義,總體目標和戰略構想,以及具體建設的內容如城鄉統籌、生態經濟、制度體系等,結合黨和國家、浙江省的政策、文件,并依據具體實踐,進行了理論闡發和實踐探索,對美麗浙江建設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云南是中國生態環境最復雜、生態資源最富集、生態功能最重要、生態地位最突出的省份之一,為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云南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定位,云南省明確提出“把云南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省份”的重大任務。圍繞美麗云南建設,需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回答“為什么要建設、建設什么、怎樣建設”三個基本問題。本書就是從理論上回答建設美麗云南“怎么看”,重點在于闡述認識上的重要性,探究其科學內涵;從實踐上落實美麗云南“怎么干”,重點在于梳理美麗云南建設的關鍵內容。
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進程中,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是一個有效的將行政手段與經濟刺激結合起來的方式,為此受到了各國的關注,它們紛紛構建屬于自己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而無論在哪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中,作為一種特殊商品,碳排放權的交易價格均隨著市場供需的變化而波動,其走勢直接影響著市場參與主體對未來碳排放權價格的預測及風險衡量,并關乎碳減排效率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效性的發揮。在此背景下,本書關注碳排放權交易中的核心問題碳排放權價格機制。并按照如下邏輯順序展開系統研究。首先,簡介國際上較有代表性的碳排放權
“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本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回應人民期望的鄭重承諾,也是實現健康公平的重要路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暴發,突顯衛生健康對國民經濟社會的重要影響,突顯構建“健康優先”治理體系的緊迫要求。健康影響評估是美國等發達國家推動健康優先的有效治理工具。本書系統介紹了美國健康影響評估的歷史及實踐,為我們進一步開展健康影響評估制度建設提供了重要借鑒,有助于各級政府推動健康中國2030進程,將健康治理的制度優勢轉化成治理效能。
針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湖南省政府、企業、民眾、學術界、社會組織等進行了不懈探索和努力,形成了具有湖南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經驗、模式與成效。本書從湖南生態文明建設實際出發,遵循從理論分析到實證研究的基本思路,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專題與案例相結合,全面研究分析了湖南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成就、問題與不足、路徑模式與保障舉措。
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不僅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經濟發展質量,還不利于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又能實現“山青水綠”,適宜的生態環境規制手段和有效的產業結構優化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圍繞這一話題,本書從生態治理與結構調整這兩個切入點來分析經濟發展中的影響機制和制約因素,為制定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戰略提供理論框架,為推進綠色發展的環境政策制定提供現實依據。
《排放權有償使用定價:方法與效應》以水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氨氮(NH3-N)為研究對象,基于優化控制理論構建模擬包含管理者和企業參與博弈的排放權配額價格模型,刻畫企業在該項政策下的動態反饋機制,以確定全國尺度下省級層面的污染控制水平和對應的排放權配額有償使用價格,并分析該價格下可能產生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影響。在此基礎上,考慮實施的排污收費政策(2019年開始轉換成環境保護稅)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政策,設計不同的政策組合情景并將其內化入構建的動態博弈模型,以進一步評估該兩項政策對排放權
本書從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出發,在生態系統與生態保護的基礎之上,深入、系統地分析了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綜述、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以及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和當代生態環境保護與環境污染治理等內容,內容嚴謹,條例清理,并且對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有一定指導性意義。
本書以內陸河高寒地區為核心研究區,針對高寒山區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銜接國家實施生態綜合治理重大工程項目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難題,開展高寒地區生態治理技術研究與示范,建設試驗示范基地,提出高寒地區生態治理的技術與模式,為有效遏制生態環境退化,提高水源涵養區生態系統的穩定,確保區域水資源和生態安全提供科技支撐。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生態改善、經濟發展綜合目標,促進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建設,提供重要的科技保障。旨在為高寒區生態環境修復與保護提供理論指導、技術示范與模式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