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包括13章,分為理論篇、方法篇和應用篇。理論篇(第1~3章)對電子信息裝備體系論證的基本概念、內涵、主要內容及電子信息裝備體系論證的理論體系進行了研究和分析;方法篇(第4~9章)分別對電子信息裝備體系的宏觀論證、需求論證、體系結構論證、仿真推演論證、體系效能評估和技術體系論證等重點方面及技術進行了研究和論述;應用篇(第10~13章)通過典型電子信息裝備體系需求論證實踐、典型軍事信息系統體系結構設計、基于仿真的電子信息裝備體系效能評估和綜合電子信息系統效能評估4個案例論述上述理論與方法在實踐中
本書系統論述了國內外新型火炮的最新進展,主要內容包括超遠程火炮、超高射速火炮、超輕型火炮、多用途火炮、智能火炮、可變藥室火炮、輕氣炮、液體發射藥火炮、膨脹波火炮、電熱炮、電磁炮、激光炮、微波炮等十三種新型火炮的工作原理、技術特點、發展歷史、應用領域、最新研究進展、典型裝備等內容。
本書內容包括以高能激光武器為代表的定向能武器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激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效應(高能激光毀傷效應),介紹了跨美國的國家實驗室和防務公司的工程師和科學家所開發的激光定向能武器毀傷效應分析軟件和計算機代碼。概述了用于高能激光武器的激光技術,具體描述了用于防空的激光武器以及用于監視的目標-背景區分。討論了用于戰略防御的激光定向能概念,包括激光定向能概念、激光定向能武器的交戰。第7章討論了用于激光定向能武器的激光器,簡介了激光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討論了激光的光傳播,討論了基本吸收和反
本書針對武器裝備中典型機械類產品,以可靠性定量化設計分析為核心目標,給出基于失效模式物理表征模型的可靠性實施途徑,并提供了機械系統功能失效可靠性工程應用實例。全書圍繞機械系統可靠性量化分析、設計及應用案例展開論述,主要內容涵蓋機械系統可靠性指標分配、可靠性模型及隨機因素辨識方法、復雜機構功能失效模式及其可靠性建模方法、機械結構共享載荷系統可靠性分析、機械系統誤差源重要度分析、機構運動精度可靠性評估、考慮競爭失效的機構多功能可靠性分析以及考慮相關性失效的機械系統功能可靠性分析等,給出的可
《復合尋的制導系統與技術》以反艦導彈自動尋的導引頭研究為背景,緊密結合裝備和技術發展實際,是作者從事復合尋的制導領域研究成果的總結。 《復合尋的制導系統與技術》系統闡述了復合尋的制導的基本概念、傳感器類型、關鍵技術和發展趨勢;介紹了復合尋的制導系統的目標電磁散射特性和輻射特性,分析了背景雜波與背景輻射、假目標、誘餌和有源干擾等戰場環境中的組成因素;闡述了復合尋的制導系統架構以及相關的信號處理與數據技術;最后介紹了雷達導引頭的一般工作過程,給出了典型復合導引頭數據融合方案和復合策略。
本書共13章,主要介紹各種常規彈藥的分類、組成、結構特點、基本性能、作用原理、典型型號裝備以及相關技術發展與應用。主要內容包括:彈藥的基本知識,榴彈、穿甲彈、破甲彈、迫擊炮彈、火箭彈、導彈戰斗部、子母彈、航空炸彈、靈巧彈藥、軟殺傷彈藥的結構與原理,彈藥的研制與試驗基本知識。
本書按照時間脈絡,區分導彈和巡航導彈,對導彈武器戰技術指標、組成結構等進行了介紹;區分常規和核反擊作戰,重點介紹了導彈武器作戰運用;還對美俄英法印五國主要導彈武器進行了介紹。主要內容包括火箭軍發展概述,導彈武器系統,導彈武器作戰運用,外軍導彈武器裝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