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國醫大師阮士怡教授多年寶貴經驗——“補腎軟堅法”為理論依托,以“理論-方藥-基礎研究-臨床研究”為研究思路,綜合張軍平教授攜其科研團隊多年來潛心研究所獲得的理論與臨床實踐研究成果,從理論研究、方藥研究、在體實驗、離體實驗及臨床實踐等多個角度系統周詳地闡釋了補腎軟堅法方藥對多種疾病的防治機理的科學內涵,以期能為臨床實踐中更廣泛而精準地應用補腎軟堅法方藥及相應治療思路提供更多可靠的理論與研究支撐。
本書依托吉林省教育廳、吉林省科技廳及吉林省發改委等項目,以穿龍薯蕷、紅景天、黃芪、靈芝、枸杞及鹿角等為材料,對其抗氧化作用進行了系統研究,并開發系列產品,為進一步挖掘中藥有效抗氧化成分及合理應用中藥提供理論依據。
無
《本草綱目》是我國著名的醫藥學著作,亦被英國科學家達爾文稱為16世紀的中國百科全書。然而,普通讀者往往望而生畏,想讀亦難尋入門之徑;即使是文科學者,對醫藥文獻,尤其是隱藏在其中的本草文獻也同樣感到陌生。該如何閱讀這部皇皇巨著,《〈本草綱目〉通識》提供了一種路徑。
本書從李時珍紀念郵票談起,介紹了中國本草源流及各時期的代表著作,又從醫藥學、博物學視角,詳細剖析《本草綱目》的體例架構與版本沿革。行文中不僅多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藥用知識、經驗,還涉及《本草綱目》中有趣的冷知識,如食物
用藥之妙,如將用兵。兵不在多,獨選其能。藥不貴繁,惟取其效。《〈用藥傳心賦〉注疏總輯》為中醫普及學堂曾培杰老師的傾心之作,旨在講述《用藥傳心賦》歌訣的內容,并為其中字句進行注解。此書共132篇,每一篇均有關于該篇中藥的按語,一目了然;還有詳細介紹的相關文獻記載、臨床應用和選方組藥,豐富實用。此書內容全面,語言精練,是一本難得的中醫類普及佳作,值得大家認真品讀!
《嶺南單驗方》是“嶺南中醫藥文化通俗讀物系列”的一個分冊。嶺南單驗方具有鮮明的嶺南地區的地方特色,針對性較強。本書參考中西醫對疾病的分類方法,將疾病分為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肝膽疾病、內分泌代謝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婦科疾病、小兒科疾病、皮膚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十一類,并以病為綱,將每種疾病按照疾病概要、中醫術語解釋、嶺南單驗方、嶺南藥集錦等內容依次介紹,條分縷析,井然有序。本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介紹的方劑取材方便,易學易用,實用性強,可作為
清代經方大家柯琴皓首窮經,心仲景之心,志仲景之志,提出陰陽總綱論,倡導六經為百病立法統治傷寒雜病,撰寫了《傷寒來蘇集》,深受后世青睞。本書采用重構類編方法,以方為綱,以應用、方論、鑒別、注意事項與禁忌為目,各以類從,原汁原味,方后附錄所有經方原文,使柯氏應用經方心法更加系統明晰,便于學習和掌握。本書適合中醫從業人員、中醫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本書載藥516種,按全國統編本科教材《中藥學》目錄順序排列。各藥配以飲片彩圖及簡明文字敘述,內容包括來源、鑒別要點、藥性效用、用法用量等學生必須掌握的重點內容。本書所載中藥彩圖品種鑒定準確、圖形清晰、色澤真實、利于辨認,對藥材局部適當進行了放大,并附標尺。鑒別要點簡單明了,令讀者一目了然,達到快速掌握識別中藥飲片的目的。本書可供中醫、中藥專業學生參考,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識別記憶中藥飲片。
本書以百姓生活中常見的中藥問題為例,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 生動有趣的圖畫, 回答老百姓對中藥的困惑, 給出切實可用的方法, 讓中藥“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有效提升全民的中醫藥文化素養, 讓中醫藥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做出新的貢獻。
本手冊數據信息取材于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分子設計研究組研制的海洋天然產物數據庫的活性數據,從19715種海洋天然產物中遴選出含有藥理活性的海洋天然產物8344種,并按照物質的結構特征分類介紹。手冊的編排注重化學結構的多樣性、生物資源的多樣性和藥理活性的多樣性。對每一種化合物,分別描述了其中英文名稱、生物來源、化學結構式和分子式、所屬類別、基本性狀、藥理活性及相應的參考文獻。本卷總結了聚酮、甾醇、脂肪族化合物等海洋天然產物的相關信息。本手冊適合海洋天然產物化學、藥理研究以及新藥開發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