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覆蓋了我國國土面積的6.6%,是我國廣泛分布的土壤之一。《黃土中典型有機污染物的吸附行為》以甘肅省的黃土環境為切人點,概括地介紹了研究的背景及意義,而后又詳細討論了土壤的吸附行為、吸附機理等,最后對研究結果進行了總結,并對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性的表述。 《黃土中典型有機污染物的吸附行為》適合土壤學相關人員閱讀使用。
本書系統介紹了滇池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理論,全書分為七章,在總結水生態功能分區理論的基礎上,重點闡述了滇池流域的自然環境、社會經濟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空間分布概況,以及水資源、水環境、大型水生生物等水生態系統的時空演變規律,并分析了滇池流域水生態功能的驅動機制,以此構建了滇池流域水生態功能1-4級分區指標體系,*后對分區結果進行了功能評價,并提出流域水生態系統保護目標以及保護建議。
《物理污染控制工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是根據教育部關于環境科學及工程專業規范六中確定的物理污染控制工程教學基本內容的大綱編寫的。全書共分13章,主要內容包括:聲學基礎知識、噪聲評價及標準、噪聲測量、環境噪聲控制方法、吸聲、隔聲、消聲等相關知識,振動、電離輻射、電磁輻射、熱污染、光污染的危害,控制理論及方法等相關知識。 《物理污染控制工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可作為研究物理環境和物理污染的基礎讀物,也可作為從事環境保護研究、監測的工程技術
世上所有的垃圾,都曾是源于大自然的“財富”。它們曾是火熱的能量和珍貴的原料,曾是涌動的生命之流的一部分,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滿足和快樂。可是從被丟棄的那一刻起,它們就變成了“廢棄物”,進入了另一個黑暗而隱秘的世界。這本圖文并茂、深入淺出的精致之書,從自然界萬物循環的原理出發,講述了人類垃圾的故事——垃圾的“身世之謎”,垃圾與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糾葛,“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再大量拋棄”的時代所引發的嚴重環境和健康問題,以及垃圾的處理之法(黑魔法與白魔法)。《垃圾魔法書》最后強調,“資源”與“廢棄物
《2013年中國環境統計年報》主要內容包括: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圍繞大氣、水體和土壤污染治理三項重點工作,加大環境保護工作力度,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扎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取得新進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深化。與2012年相比,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下降2.93%、氨氮排放量下降3.12%、二氧化硫(S02)排放量下降3.48%、氮氧化物(NOx)排放量下降4.72%。但是環境形勢依然
為總結和體現北部灣戰略環評技術成果,為今后開展區域性戰略評價研究提供參考,作者在《北部灣經濟區沿海重點產業發展戰略環境評價報告》的基礎上,經過梳理、完善和凝煉,完成本書。《北部灣經濟區沿海重點產業發展戰略環境評價研究》由八章組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是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指定的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出版單位。為使各級環保部門和有關組織、機構全面了解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和標準的內容,在相關工作中正確、有效地實施環境保護標準,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標準司和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于2001年匯編出版了《*中國環境保護標準匯編》(1979—2000年),該匯編收錄了1979年至2000年底我國現行有效的全部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實物標準除外);2003年匯編出版了《中國環境保護標準匯編》(2001—2002年),收錄了2001—2002年兩個年度發布
2000-2002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會同國家測繪局、國土資源部、國家統計局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組織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以及地方各級環境保護部門、相關院校和科研單位等先后開展了西部地區和中東部地區生態現狀調查。 生態現狀調查采用現有資料收集匯總、分析和遙感調查的方法進行,并通過典型案例的調查研究,深入揭示我國的生態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其主要目標是:(1)掌握生態現狀及其動態變化;(2)建成生態
本書為專業圖書。本書結合2016-2020年四川省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環境保護政策概況, 以四川省大氣、地表水、飲用水源地、降水、噪聲、農村環境、生態環境、土壤、地下水、輻射等環境監測網監測數據為基礎, 對四川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變化趨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總結, 從社會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工作、環境管理效果和自然環境特點等多個角度分析了環境質量現狀及變化的原因, 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主要環境問題及對策建議, 為環境管理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和技術支撐, 內容注重數據準確、文字簡練、邏輯嚴密, 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