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四川外國語大學教師教育教學建設與改革研究的論文集。本書收編的論文, 是學校近兩年來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的部分成果。作者都是長期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和教育管理者, 他們將理論聯系實際, 從課程思政、課程改革、教學模式、教學設計、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對教育教學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設想和建設性意見, 反映出他們在教學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可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本書分別從導師和學生的視角來講述有益互動對學生個人發展以及學校進步的重要作用。第一部分介紹了中南大學的優秀導師事跡,彰顯了導師們的能力;第二部分通過訪談的形式,傳達了導師對學生們的諄諄教誨與殷切希望;第三部分是學生記憶中的導師形象,或散文、或半文言文、或詩歌,訴說他們與導師的故事。
本書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黨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等幾個方面探討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對策、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體系以及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創新等進行了深入研究。本書的出版對將大學生培養成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一代青年具有重要意義,具有一定的出版價值。
本書取材廣泛、內容翔實,具有可讀性強、思想性高、受眾面廣等特點,收錄了近年來學校師生在參與疫情防控、脫貧攻堅、黨史學習教育等工作中涌現出的優秀團體和個人事跡,涉及學校工作方方方面。本書在寫作方法上避免了說教式的報道范式,通過查閱資料、走訪調研、深度訪談等形式,用真摯樸實的文字、娓娓道來的風格、白描記敘的手法講述感人至深的北化故事,深入挖掘人物成長的心路歷程、榮譽背后的艱辛曲折,凝練出可供校內和其他高校師生學習借鑒的好經驗、好做法。該書作為北京化工大學文化建設和思政建設的重要成果,受眾廣泛,
《文學與美國的大學為捍衛人文學科而作》是白璧德新人文主義思想的開山發軔之作。本書對人文主義概念進行了系統的探究與梳理,指出人文主義一詞實際上意味著信條與訓練,從而與提倡博愛的人道主義概念有所區別。白璧德在本書中提出,人道主義思潮導致大學人文學科教育盲目熱衷科學與進步,為了糾正這種弊端與偏差,需要更廣泛地應用比較和歷史的方法研究古典作品,捍衛人文傳統;此外,大學事實上所應代表的是對學問的消化吸收,以及文化的永恒不朽。
大學治理是一個復雜的理論命題,更是一個復雜的現實課題。本書作者基于自身多年來在大學治理方面從事的系統性研究成果,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思路,選擇對大學治理相關問題進行專項探討,主要選擇四個方面,即大學治理理論問題、大學治理的制度環境問題、大學的內部治理問題、大學的學科治理等。 作者提出了大學治理體系、學科治理等命題,并就大學內部治理的相關現實課題進行了探討。 本書包含著學術性向的理論論述、實踐評析和對策建言,融理論探討與實踐研究于一體,對大學治理問題進行了新思考,具有一定的出版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大學生如何在就業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對于后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想實現長遠發展,就必須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并給予其適當的就業指導。本書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入手,介紹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步驟、職業生涯規劃書、大學生興趣的提升策略、大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策略、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提升策略、大學生就業準備、大學生規劃與管理職業生涯等內容。書中語言簡潔、知識點豐富、結構清晰,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的策略進行了較深入的分析與研究。
本書介紹了機械工程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實現路徑,賦予專業課程價值引領的重任。書中圍繞課程思政主元素開展課程設計,并融入機械工程專業“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智能制造技術”“復雜機電系統綜合設計”“工程制圖”“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技術”“機械裝備結構設計”“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液壓與氣動技術”“機械測試與控制基礎”“虛擬設計與制造”“工業機器人”“機械創新及實踐”“機器人技術基礎”“熱工基礎”“精密加工技術”“先進制造技術”“機械工程綜合實驗B”“畢業設計”等課程中。書中的課程
本書是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編寫的一部體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成果的圖書。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學院老師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八個相統一”的要求推進新時代推思政課改革創新,勇于開拓、大膽實踐。本書匯集了20多位老師的教改論文,涉及各門思政課程,既體現了將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踐,還展示了在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方法上做出的積極探索。這部書飽含著他們對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深邃思考與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