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了中世紀引人入勝的文學體系,探討了:什么是中世紀文學?中世紀文學的主題和流派是什么?隨著印刷術等技術的發展,中世紀文學是如何演變的?中世紀文學與21世紀有何關聯?讓我們翻開這本書,開啟從但丁、喬叟到克里斯蒂娜·德·皮桑的奇幻之旅……
英格博格·巴赫曼是2 0 世紀zui獨特的詩歌聲音之一,她與保羅·策蘭一同被認為是戰后德語文學中zui重要的兩個詩人。她的詩歌將哲學洞察力與文學抒情性緊密結合在一起,用語言探索自然與世界的本質,創造出了獨一無二的韻律與節奏,影響了包括托馬斯·伯恩哈德、埃爾夫麗德·耶利內克、克里斯塔·沃爾夫在內的一眾名家。 巴赫曼生前幾乎拿遍德語文學界所有重要文學獎項,包括德語文學的zui高榮譽畢希納獎。《大熊座的呼喚》收錄了巴赫曼生前發表過的所有詩集的內容,涵蓋了詩人一生的代表作。
“該詩選為曼德爾施塔姆流放在沃羅涅日期間留下的“沃羅涅日筆記本”(三冊)的全譯,既全面呈現了一個“我躺在大地深處,嘴唇還在蠕動”的詩人和一種“恐懼與繆斯輪流值守”的詩歌命運,也將詩人生命最后令人驚異的迸發和創作上的演變展現出來。這些不朽的杰作,將詩人一生的創作推向一個高峰,也使沃羅涅日從此成為俄羅斯文學地圖上的圣地。作為一部研究性的詩選,該詩選除了大量譯注外,還附錄了一些俄羅斯和英美德著名詩人和譯者的精辟評論以及阿赫瑪托娃、娜杰日達·曼德爾施塔和娜塔雅·施坦碧爾對曼德爾施塔姆的珍貴回憶
有一天,我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渴望,一種想要親近大地的急切需求。于是,我決定每天去做園藝。經歷了三次春夏秋冬四季輪回,我在被我稱為秘苑的花園里侍弄花草已有三年。在花朵競相開放的花園里駐足停留,使我再次變得虔誠。在眼前這本書中,某些字句是在祈禱,在告白,在對大地和自然進行愛的告白。大地不是死的、無生氣的、沉默的存在,而是一個善言的生命體,一個生機勃勃的有機體。就連石頭也有生命。今天我們恰恰正在殘暴地利用它,蹂躪它,并由此徹底摧毀它。大地發出請求,要我們愛護它,善待它。“愛護”在詞源上與“美”
本書介紹早期德國浪漫主義背后的哲學思想——認識論、形而上學、倫理學以及政治學——并展示它與這一期間的文學、文藝批評以及美學的相關性。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學、文藝批評以及美學一直以來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然而同時期的形而上學、認識論以及倫理學等哲學問題卻遭了普遍的忽視。然而,前者只有通過后者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因此,針對主流學界將浪漫主義運動看作一場文藝學意義上的美學運動,拜澤爾強調浪漫主義運動中倫理學和政治學的優先性和主導性地位。另一方面,針對流行的后現代解釋方法,拜澤爾采用的是傳統的解釋學
一扇敞開的門,一雙藍色的運動鞋,消毒劑的刺鼻氣味:在房間里,一個女人被捅二十刀而死。另一個女人,一名私人廣播電臺的記者,正在對暴力侵害婦女行為進行調查。當她發現受害者和她同樓時,她開始對謀殺進行私下的個人調查。事實上,為什么許多婦女遭到強奸和殺害?她們為什么經常自愿向那些襲擊他們的人敞開大門?為什么她們害怕出聲對那些強奸他們的人如此重要?只有到最后,這些問題才能得到答案。
本書是關于一粒小小的沙子的故事,它厭倦了總被海浪推來搡去,被海灘上的人玩弄的日子。有一天,它看到一個巨大的美麗巖石,很是羨慕。“真想做一塊了不起的巖石啊!”小沙粒感嘆道。沒想到它的愿望馬上實現了!一開始,成為石頭后的它很激動,和海邊的小動物們嬉戲玩耍。可日子久了,它也覺得無聊了,又想變成一座了不起的火山,天上了不起的的太陽,一片了不起的云彩,一陣了不起的風,一片了不起的大海……然而,每一次它都興奮不了兩天,就開始羨慕別人。有一天,它看到海灘上美麗的沙子城堡,由成千上萬的小沙粒組成,于是
柏拉圖眼中的“繆斯”,薄伽丘將她譽為“高貴的靈魂“與”卓越的詩人”,薩福是歐美文學傳統的源頭,西方抒情詩的鼻祖。 薩福的詩作自然灑脫,對愛欲與惆悵從不掩飾、從不刻意雕琢,這種風格讓薩福具有強烈的現代性,即便跨越千年,今天仍能讓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薩福存世的作品主要是殘篇,此版本以空格展示出這些殘缺的部分,盡可能還原詩篇的原貌,讓讀者一窺薩福不可替代的魅力。本詩集收錄了211首薩福的詩,是國內迄今為止最為完整的薩福詩集。
維也納猶太女孩愛麗絲·烏爾巴赫自幼喜歡烹飪。她有一段不幸的婚姻,丈夫是個酒鬼、賭徒,還把她的嫁妝全部敗光。丈夫去世后,愛麗絲靠高超的烹飪技藝獨立支撐家庭,打拼出一番事業,開辦烹飪學校、出版暢銷菜譜。在納粹統治下,她失去家園和事業,逃亡英國,在一座城堡里給一位女富豪做女傭,后來在一所兒童之家照護因戰爭無依無靠的猶太女孩。她的小兒子被關押在達豪集中營。大兒子一度流亡上海,后移民美國,成為了一名情報官員,與納粹勢力作斗爭。戰后,愛麗絲搬到紐約,開始了新生活。等她回到維也納,她發現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