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我國經濟增長雖有周期性波動,但整體保持高速增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也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政策到相互協調配合的歷程,其政策內涵更加豐富、政策工具更加多元、調控方式更加靈活,政策效果更加突出,有力支持了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健發展。2021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均提到“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聯動”。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面對當前的復雜國內外經濟
本書系統梳理和總結了建設現代財政體制應當遵循的基本理論和原則, 并立足于中國的具體實踐, 深入厘清了我國財政體制的現狀和基本事實。在此基礎上, 本書探討了新發展階段下建設現代財政體制的政策路徑選擇--重點研究了實現事權和支出責任的相適應、收入劃分的激勵兼容、轉移支付的地區均衡效應、以及健全省以下財政體制的基本思路。本書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如何構建新型政府間財政關系、建設現代財政體制進而充分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有益思路。
稅收是文明的對價,稅收的本質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對價。稅收奠定了人類進步的階梯,稅收創造了人類輝煌的成就。在現代社會,國家的財政收入以稅收為主,因此現代國家又被稱為稅收國家。為幫助社會各界人士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稅收知識,我們編寫了《納稅入門知識400問》。本書將全部
本書構建開放經濟下貿易引致型污染(碳)排放的一般均衡理論框架,運用計量和CGE模型分析出口退稅與污染(碳)排放的關系。研究發現:中國出口退稅曾存在激勵結構不合理問題,在助推貿易順差擴大的同時產生了污染和隱含碳增排效應;貿易條件動機和環境動機共同推動了十一五至十三五時期的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其中,環境動機由環境規制缺口和污染排放強度共同決定,主要通過結構效應發揮減排作用。本書認為,出口退稅政策調整需要在追求改善貿易條件和減污降碳等目標間尋求平衡,以防止貿易發展中的結構功能失衡。
稅收領域體現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企業要想避稅,必須深入了解反避稅。納稅人在研究避稅之矛的同時,必須要了解盾,要了解稅務機關的反避稅措施和運行機制。當然,通過閱讀本書,讀者也可以了解到主要的避稅(稅收籌劃)方法。本書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偷稅、避稅以及稅收籌劃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重點介紹避稅行為的特征、危害。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反避稅措施,包括完善稅法、堵塞漏洞和增加反避稅條款。本部分詳細介紹了轉讓定價的反避稅管理,包括對納稅人從事關聯交易的認定、轉讓定價的審核、利潤調整以及如何防止企
《中國古代的財政與國家》是日本東洋史學大家渡邊信一郎具有代表性的學術專著,可被視為其二十余年中國財政史研究成果的總結。渡邊先生采取宏大的整體視角,展現了從漢代到隋唐時期的財政狀況,通過分析財政結構的特點,探討相關制度在漢唐之間的演變,闡明了社會再生產過程和國家支配的特質。從漢代的更卒制度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占田、課田制和戶調制,再到唐代的財政性物流與帝國編制,渡邊先生都提出了獨樹一幟的見解,有助于激發學術思辨,推動漢唐財政史的研究。
本書對稅收風險管理方面的國內外文獻進行了概述,對稅收風險研究的理論分析和國內外稅務機關風險管理的現狀進行了闡述,介紹了目前幾種稅收風險研究的理論,對國家的政策導向及國內外稅收風險管理現狀進行了捋順。
稅收不僅是一個國家獲取財政收入和調節收入分配的工具,它對于政治、經濟、社會、心理等各方面都會產生重要和復雜的影響。但對于稅收在這些方面應該如何產生影響,古今中外充滿了不可調和的爭論。在當前,中國正處在一個稅收大變革的時代,因此,關于稅收,如何是好?這個永恒又時新的話題,我們新時代的每個人都應該關注它并參與其中。本書將以一種非常有趣且不乏深刻的方式引導各位讀者一起進入一個不一樣的稅收新天地。比如,你想知道稅收與社會上重男輕女社會現象的關系嗎?你想知道唐詩宋詞的興衰與酒稅的關系嗎?你想知道酒稅
本書從企業老板面臨的財稅之痛開篇,從幾大財稅思維入手闡述老板必修的財稅課,并結合企業財務管理實務及金稅四期予以闡述,從而讓老板掌握更多的財務常識,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對于企業老板來說,只有搞定財稅的痛點,才能理解很多商業的基本邏輯。企業經營離不開財稅設計: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離不開財務管理的監督和管控;企業保持良性經營離不開涉稅風險的管控和稅收規則的遵守。本書既能提高企業管理者和財務人員的財稅理論修養,又便于站在業財融合的基礎上進行實際操作,能為企業穩健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