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生態話語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以生態哲學和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評價系統為理論基礎,同時結合語料庫分析法,系統地研究環境新聞語篇的評價資源。全書共分為九章:第一章介紹研究背景和研究問題。第二章闡述當前生態語言學的主要研究模式和核心概念,回顧國內外關于生態話語分析、評價系統,以及生態哲學觀的研究進展。第三章致力于討論本研究的哲學基礎和語言學理論基礎。第四章提出將以人為本的生態觀作為生態話語分析的倫理標準,并結合生態主體、主體間關系,以及語域和語類等因素,建構用于分析生態話語評價資源的框架。第五
本書從融媒體與新聞傳播的概念入手,以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學理論、傳播學理論、新聞傳播理論等為著力點,首先探討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優勢與特點,在明確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差異的基礎上,針對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發展優化路徑,并對融媒體時代的電視新聞傳播、短視頻新聞傳播以及自媒體新聞傳播的發展方向進行探討。
個性化推薦算法在當前移動互聯網新聞傳播中發揮著信息過濾和分發的主導作用,可根據用戶的個人數據選擇性地向不同用戶群體推送差異化的信息,由此可能造成信息繭房、過濾氣泡等后果。本書對移動互聯網中個性化新聞推薦應用的用戶進行實證研究,探討個性化推薦算法的運作是否在不同人口統計特征的用戶群體中產生影響以及產生了何種影響(包括:信息娛樂化傾向加劇、信息多樣化與信息偶遇程度降低等等),歸納個性化推薦算法在不同用戶群體中產生的傳播偏向,從而對“個性化算法是否導致信息繭房”等學界爭鳴的研究問題作出回答,
輿論是公眾社會心理的直觀呈現。互聯網空間中公眾的心理機制動態而復雜,網絡議事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面對網絡輿論的負面社會效應,新型主流媒體應當承擔起輿論引導的責任。在多元化的媒介傳播環境中,新型主流媒體需要創新輿論引導理念。涉法事件容易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然而,法律的專業化與公眾樸素的正義感之間存在張力。因此,在法治事件的輿論引導實踐中,應當通過專業法律知識的供給來提升公眾的法律素養,緩和二者的張力關系,進而實現輿論引導。 在涉法事件中,公眾可能希冀借助輿論審判來影響司法判決,然而,公眾對
《新媒體寫作:從提筆就怕到成就IP》系統地闡述了有關寫作的理念、思維和方法論,內容包括寫作認知、選題定位、框架思維、精品內容、爆文的底層邏輯、精準轉化、引爆IP、終身寫作。書中運用了大量案例來解讀寫作的每一環節和巧妙技法,因此既是一本寫作入門手冊,也是一本寫作實戰書,可助力讀者更新寫作思維,從提筆就怕到成就IP,養成終身寫作習慣,通過寫作實現人生的更多可能。本書適合想要系統地提升寫作能力,通過寫作培養核心競爭力,打造個人品牌的職場人士(特別是教育培訓人員、新媒體從業人員)、創業者
本書共分十二章,第一章為財經新聞概述,第二章為財經新聞的報道特色,第三章為財經新聞的發展與現狀,第四章為財經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養,第五章為財經新聞的寫作特點,第六章為財經新聞的寫作語言,第七章為財經新聞的寫作題材,第八章為財經新聞寫作的角度與界限,第九章為財經新聞寫作的采訪與特寫,第十章為財經新聞的傳播媒介,第十一章為財經調查性報道寫作,第十二章為大數據下的財經新聞寫作。
本書收錄梁啟超自1895年至1927年間所發表的有關新聞工作的重要文章,共約50余篇。《文集》內容分三個時期:戊戌變法時期、流亡海外時期以及民國時期。正文部分的每篇文章均有簡短的校釋,采用腳注的形式。正文之前有導讀一篇,約5千余字。正文之后附錄一篇梁啟超辦報活動簡介(或年表)。梁啟超的新聞思想是其思想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他是中國近代報刊事業的奠基人,系統地闡述了一套資產階級報刊思想,包括報刊功能觀、報刊輿論觀等。本書收錄了反映他新聞思想的文章近50篇,可作為重要的史料。
以新聞和新聞業為研究對象的新聞學已經成為傳播學中發展最快的一個分支學科。與此同時,對于新聞學研究的回顧、反思、推進和展望也成為各國研究者近年來關注的熱點。究竟何為新聞學研究?新聞學研究的價值是什么?新聞學研究何以形成當前的面貌?新聞學研究應該走向何處?回答上述問題的一種途徑是 “重訪”經典。 本書以導讀的形式“重訪”了西方新聞學領域的20余部經典著作,呈現了西方新聞學的發展歷史和演變過程。每篇導讀兼具“解讀”與“評析”,可以幫助讀者加深對名著的理解,并做到觸類旁通,探索新的理論資源和分析視角,帶
本書以新聞觀念為題眼,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本土新聞實踐結合起來,綜合運用系統的、歷史的、辯證的理論視角,建構一套兼具理論感和現實感、中國特色和普遍意義的新聞觀念理論體系,以解答當代中國新聞觀念的理論之問、時代之問、歷史之問、本源之問、價值之問和實踐之問。
全書以輿論危機應對為主題,以信息化、智能化為背景,始終貫穿著新興技術和智能工具的應用。作者從最基礎的輿情、輿論危機等相關概念、傳播特征講起,在結合案例論述輿論的基本傳播規律、輿論危機產生的原因、影響輿論走向的關鍵因素的基礎上,探討了應對之前(及時發現與風險研判)、輿論危機的應對處置、應對效度評估(不可忽視的余音)、輿論危機應對的十個基本原則等網絡輿情分析、研判與應對實務,最后介紹了建立常態化的輿論危機應對機制的實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