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國內第一本系統研究職業院校教師職稱問題的專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長期存在較為普遍的高職院校普教化、高職教師同質化、高職課程學問化等傾向,事實上,這與高職教師職稱評審制度滯后有較大關系。評審權下放后,高職院校均面臨如何建設教師職稱評審制度的現實挑戰。本書系統梳理了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制度的歷史變遷,全面總結了評審權下放后該制度建設的基本特點、主要亮點等最新狀況,探究發現了該制度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管理思想、辦學理念、評估模式等多維視角對存在問題進行深度剖析,最后提出健全與完善該制度
第一章討論終身教育、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的內涵、特征和落地實現的策略,以及相互間的關系關聯,學習型社會與教育的互動,學習型社會中的大職業教育;第二章討論終身學習時代職業教育的戰略方位、重心高移、北京職業教育在新時代的戰略布局與創新策略;第三章討論職業院校的轉型發展,職業院校創建學習型組織,以及學習型職業院校的授權評價;第四章討論協同視角的產學融合;第五章討論職業院校教師能力建設的影響因素,教師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和未來展望;第六章討論技能型社會的人才培養;第七章討論高職教育的綜合評價體系。
本圖書作為一本以新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史為題材的學術著作,在尊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史實和遵循發展歷史時間脈絡的基礎上,竭力尋求新的研究視角,嘗試著以時間脈絡和獨立專題嵌套融合的方式對新中國成立以來職業教育發展軌跡和探索歷程等加以呈現和詮釋,盡努力給讀者呈現一幅主線清晰、內容全面、專題具化、動態演繹的新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圖景。本圖書以相對獨立的專題形式,分別呈現了職業教育思想演變、職業教育體系變化、職業教育管理體系和機制、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和收益、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課程建設、教師
本書從理論和實踐兩部分研究適應性背景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模式與路徑,理論篇涵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模式研究、職業教育集團和產業學院研究;實踐篇探討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協同創新發展以及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和產業學院構建,并以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為例,探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實踐路徑。
本書從影響高職學生學習效率的因素調查入手,分析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諸多因素,針對影響程度較大的三個維度,即學習方法、教師、學習環境展開分析,在高職學生學習方法的分析指導、教師綜合能力的培養提升、校園文化精神環境的建設營造等層面提出一些建設性的策略、建議,以期實現高職學生發展成為“完人”的學習效率。書稿立足于“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基于培養高職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的視閾,研究高職學生學習效率的多元提升路徑,實現高職學生“完人”的迅速健康發展。
本書針對高等職業院校開設的課程而編寫, 緊扣高職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及學校定位, 根據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特點設計教材的學習模塊, 立足于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際, 堅持理論知識“必需、夠用”的原則, 注重應用性和實用性, 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為主線, 著力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本書整體來說, 內容較為全面, 編者根據創業要素及創業過程將來組織內容, 全書共分為七部分, 包括創新創業認知、創業人格與創業團隊、創業機會、市場分析、市場營銷與商業模式、資金與財務和大學生創新創
當前, 我國處于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 職業教育進入提質培優發展的新階段, 基于對中等職業教育生存危機和發展危機的思考和追問, 把握研究的核心問題“中等職業教育功能定位”, 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切入點, 構建中等職業教育功能定位的分析框架, 基于價值與功能, 結構與功能這兩對基本范疇, 立足中等職業教育功能失調的現狀, 對中等職業教育功能失調的結構根源進行分析, 探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中等職業教育功能定位的應然樣態, 并提出中等職業教育功能定位的實現策略。
本書共包括六章:第一章概述了和諧校園建設的時代環境,簡明闡述了高職院校和諧校園建設的主要目標和基本途徑;第二章從理論上分別分析了高職院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第三章強調高職學生管理的人本理念。提出創建“以人為本”的和諧校園、鼓勵高職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完善高職院校學生服務機制及加強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等具體舉措;第四章至第六章為和諧校園建設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創新研究等。
本書以史為鑒,對學校文化育人作系統研究。全書共包括九個章節,圍繞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立足地方文化、經濟和社會生態,展示了學院傳承婺學文化經歷近百年的辦學歷史,經歷了多所創辦于上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服務地方經濟的不同行業老校之相融,伴隨著改革開放和高職教育迅猛發展而不斷壯大的首批國家級示范性高職院校。前三章以尋跡歷史為主線梳理學校育人歷史、學校精神和育人體系,中間三章是基于人才培養的素質剖面從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文化素質教育和專業文化教育三方面作育人經驗的總結,后面三章是以教風學風為引領的師
本書以“惟實惟新 匠心筑夢”為題,從辦學初心延伸到夢想,梳理了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從建校之日起六十年來的發展脈絡,彰顯了一代又一代機電人的精神面貌和心路歷程,闡述了學院獨特的文化底蘊和文化表征。在“求實、求精、求新”校訓的指引下,學院形成了“敬業、愛生、嚴謹、善教”的教風,孕育了“崇德、重技、勤思、善學”的學風,同時衍生出獨具機電文化特質的校園規劃、人文環境、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文化活動、發展愿景等。本書可供機電學子了解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發展的歷史和文化,也可資全國高職院校尤其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