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精心選取了世界各國建造的百余款經典航天器,涵蓋了人造衛星、空間站、宇宙飛船、運載火箭、航天飛機和航天探測器。同時,為了增強本書的閱讀趣味性,大部分航天器配有多幅精美圖片,且每種航天器的研發歷史和實用性能均有介紹,并詳細羅列了各項參數,以幫助讀者更深刻地了解航天器。
"火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之一,火星探測將有助于認知太陽系各行星演化規律,探尋生命起源,是世界各國深空探測的熱點。本書以火星探測為背景,從火星精確轉移軌道優化、低能量捕獲軌道設計、著陸軌跡優化與制導控制、火星-火衛系統探測任務設計等方面,總結和梳理了該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與成果。本書緊密結合火星探測的任務背景與工程約束,既介紹了軌道動力學的基礎理論,又介紹了新穎的軌道設計思想和方法。 本書可作為從事火星探測等深空探測領域研究的相關科研院所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飛行器設計相關專業的研究生的參
本書主要介紹了作者團隊在太空目標軌道偏差演化領域的理論研究成果及應用。全書共14章,第1-8章主要介紹非線性軌道偏差演化方法,包括研究現狀、基本理論、多項式混沌展開方法、狀態轉移張量法、微分代數法、高斯混合模型、相對軌道偏差演化方法、軌道邊值問題偏差演化方法。第9-14章介紹軌道偏差演化在太空態勢感知系列任務中的應用問題求解方法,包括光學觀測短弧關聯與聚類方法、軌道機動檢測方法、碰撞預警與規避方法、碎片云演化與撞擊風險分析方法、小行星撞擊預警方法、魯棒交會軌道規劃方法。
本書以探月工程科技重大專項為支撐,以國內從事重大專項工程研制的核心單位和權威專家團隊的科研成果為基礎,總結我國在月面自動采樣返回探測器技術方面自主創新所取得的原創性科研成果,特別是對在多年航天工程實踐中提出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應用。
本書面向大型復雜航天器高精度控制問題,提出一類新概念航天器——浮體式航天器,并閘述了其總體設計與控制方法,主要內容包括浮體式航天器的定義及設計要點、運動控制建模、整體穩定控制和主從協同控制系統設計等。
《走進天宮科普叢書》以天宮空間站為主體,結合人類歷史上載人飛行任務,通過介紹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普及相關科學知識。叢書共三冊,包括《空間站的一天》《太空實驗·動植物篇》《天宮空間站·奇趣體驗篇》擬于2022年11月出版。叢書的出版將有助于激發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對科學探索的熱情,進一步營造崇尚科學、弘揚科學家精神的文化氛圍,為加快建設航天強國、推動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實施,增強民族凝聚力、自豪感,振奮民族精神做出貢獻。該叢書入選中國科協“2022年科普中國創作出版扶持計劃”(第一檔)
書介紹了飛行器系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空間環境、力學環境、飛行基本原理、系統組成、推進系統、外形與結構、制導與控制系統、地面設備與發射方式、有效載荷等。還介紹了飛行器設計與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典型實驗等。 本書也可供從事飛行器設計、研究、生產和部隊有關人員參考。
高溫熱結構是高超聲速飛行器最重要的結構系統。本書第一章主要是介紹高超聲速飛行器熱結構的基本概念和特點,總結分析熱結構的發展演變歷程和分類,針對未來的發展需求分析目前面臨的關鍵技術挑戰和發展趨勢。第二章針對于經典的熱力耦合問題,結合熱密封和連接結構,給出典型的熱力耦合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最后結合模糊數學介紹熱結構的綜合效能評價方法。第三章主要是針對高超聲速多場耦合問題,重點介紹高超聲速流動-傳熱與響應的耦合分析方法以及耦合因素的影響分析方法,并結合典型熱結構給出多物理場耦合的數值模擬與試驗驗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