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辯證批判正義觀以唯物史觀為依據,基于對政治經濟學的批判,把人類解放的正義理想轉變為一種現實運動。在階級社會,從屬于意識形態法權范疇的正義,內在地指向支配私有財產的統治階級,最多只能在不徹底的政治革命中追求形式正義,實現人的政治解放;而共產主義,作為人類文明的真正開端,標志著人類社會由揚棄私有財產為中介的外在否定階段進入自我否定狀態,在共同占有財產的意義上實現人類社會的自我生成與發展,這構成辯證批判正義觀的核心內容。本書以馬克思的龐大文本、原初語境和內在邏輯為基礎,以辯證唯物主義和
本書由“理論探討”“時代聲音”“黨建引領”“思政教育”四個欄目構成。 “理論探討”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為主線,主要圍繞經典作家以及國外馬克思主義主義者對于理論問題的研究展開。從經典作家的理論研究中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實質。從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演進及基本思想的研究中,了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最新動態,吸收和借鑒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在比較鑒別中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 “時代聲音”以馬
本書著眼于《資本論》中資本主義社會的最重要的概念, 來思考勞動者應該做些什么才能在世間更好地生存下去。從馬克思主義出發, 推論出只有社會主義與共同富裕才是人類走向未來的正確之路。本書并非單純解說馬克思的《資本論》, 而是從《資本論》的內容聯系到現代社會, 以商品、隸屬、剩余價值、原始積累、階級斗爭、共同富裕等為切入點, 思考階級社會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以及如何在當今社會生存等問題。
本書從共產主義價值觀的視角對馬克思的早期思想進行了系統性的闡釋,回答了馬克思是如何走向共產主義價值觀的這一問題。本書從分析出生地、家庭和學校對馬克思價值觀的影響開始,到從共產主義價值觀點視角闡釋《共產黨宣言》結束,把這一過程看成馬克思共產主義價值觀的形成過程。本書分析了馬克思共產主義價值觀的本質特征,解決了圍繞馬克思早期思想學術界提出的理論疑難,在理論上闡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如何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價值觀的。本書對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價值觀形成史進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
本書以《資本論》文本為依托展開對生命政治的批判研究,澄清生命政治與《資本論》之間的本質聯系,分析西方生命政治的研究緣起、理論發展和當前困境,從生產視域、相對過剩人口、日常生活、原始積累四個維度深入解讀了《資本論》文本中的生命政治批判思想,透視了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生命政治的布展方式及人的生命境況,從而為西方生命政治理論走出困境探尋方向,同時激活《資本論》回應現實問題,促進生命解放、實現美好生活的時代價值。
本書緊緊圍繞《資本論》中的正義思想這一理論主線,聚焦于如何破解《資本論》中的“正義悖論”問題,從“《資本論》與正義”問題的學術史前提、正義概念的歷史嬗變、馬克思的正義觀的建構及其政治哲學革命、《資本論》中正義思想的邏輯結構與理論主題、《資本論》中正義思想的特質與旨趣、《資本論》中正義思想研究的當代意義這六個方面出發,解析了馬克思關于正義問題的兩條邏輯,界定了總體正義觀的基本內涵,凸顯了對《資本論》予以政治哲學解讀的重要意義。
本書以同濟大學的主要專業進行篇章排序,每章編寫3-6個聯系某個專業的專業實驗(或專業設計、專業實習)的馬原課堂教學案例,每個案例由案例材料、案例提間、案例分析、教學反思四部分構成,案例材料為同濟大學某個專業的學生的專業實驗(或專業設計、專業實習)的過程、結果、新發現的文字敘述,案例提間和案例分析為每個專業實驗(或專業設計、專業實習)所運用的馬克思主義原理以及每個專業實驗體現的馬克思主義原理。
該書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中的幾對概念,如社會生產與教育、社會關系與教育、人的發展與教育、個人全面發展與全面教育、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等。該書力圖使讀者對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有較為全面系統和完整準確的了解,所以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原理闡述力求完整,更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基本觀點和重要論述都進行了原著的引用;另外,該書突出進行動態的研究,對各個學說和原理,一般都從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進行考察,為此,該書不僅介紹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貢獻,也闡述了列寧、毛澤東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教
20世紀以來,中國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逐漸成熟,并形成了自身的傳統。加強對這一傳統的研究,不僅可以從一個側面揭示20世紀以來中國教育學的發展歷程,而且更有助于強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功能,促進中國教育學的理論建設和實踐探索。本書遵循歷史與邏輯統一的方法論原則,就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傳統進行了全面、動態、深入和系統的研究,不僅從理論和現實兩個層面對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傳統進行了概念的厘清和背景研究,而且綜合20世紀中國的社會歷史發展與中國教育學的學科發展路徑,分析了20世紀中國馬克思
馬克思并沒有明確提出勞動力產權實現的概念,但在其理論中卻蘊藏著這一方面的豐富思想。本書從邏輯起點、前提條件、關鍵因素、科學界定等四個維度進行系統闡釋,既對西方一些錯誤觀點進行了回應和批判,也對實現勞動報酬與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構建和諧勞資關系、實現新型合作經濟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新觀點、新論斷。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本書從從理論適用性、價值意蘊、政策含義三個方面展現馬克思勞動力產權實現思想的當代價值,這為當前我國解決勞動報酬過低、踐行共享發展理念、推動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等提供參考和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