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又名《老子》,分為上下兩篇,共八十一章。上篇《道經》講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萬物變化的玄機,下篇《德經》說的是處世方略,道出了人事的進退之術。《道德經》不僅是中國文化的基石,也是世界文化瑰寶,對世界政治、文化、歷史乃至人民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書共八十一章,每一章由原文、注解、譯文、縱橫談四個部分組成,書中原文采用《老子古本合校》。
本書選《老子》中富含人生哲理的金句,以充分的譯注和精要的闡釋呈現老子思想基本內涵,讓《老子》入門有抓手,進階有層次。原文充分參詳了多種《老子》版本,搭配了白話譯文和疑難字詞注音注釋,閱讀門檻降低;闡發立足《老子》本義,結合先秦各家子學對比探討,征引中西現實案例譬喻說理,深入淺出又常讀常新。采用小開本精裝,圖文并茂,雙色對開分欄,附有索引兩種,方便查閱和誦記,也是意在把書本讀薄,讓經典長存。
復旦大學陳引馳教授選《莊子》中近百個經典文句,以現代人的問題意識與關注的話題點導入,總結出有用與無用、自由與有待、同與異、夢與醒、工具與機心等88個關切點,配以注釋、譯文、解說,幫助讀者在充分理解原典的基礎上汲取思想活水。既回到莊子生活的戰國亂世理解《莊子》,又以《莊子》思想觀照當下社會與人生,處處閃耀著思想的光輝。
幾乎每個中國人的心里都住著一個莊子,莊子給無數人以陪伴、慰藉、啟迪和鼓舞。他想象奇特,思想博大精深,觀點常常出人意表而又發人深思。《莊子》在中國哲學史、文學史上,都是一部極為難得的奇書,是經典中的經典,金圣嘆將其評定為六才子書之首。《莊子》通行本共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和雜篇三部分。《莊子》用詞瑰異,文意跌宕跳躍,行文似斷實續,即使有了注釋與譯文,仍然不容易理解透徹。
本次推出的《你真能讀明白的〈莊子〉》,在詳細的注釋、翻譯之外,特別增加了三百七十多條研讀,梳理有關篇章的邏輯
一直以來,呂不韋是以商人身份出現的。但經過作者多年研究,發現呂不韋不但是個雜家,更是個出色的政治家,是運作布局的高手。之前出版的呂不韋書籍中,多是以“他是商人,囤積居奇”、靠偶然走上政壇,這種提法是不對的。呂不韋的抱負,首先是改變人們對商人的看法,但其本質是為了建立一個和諧的國度。呂不韋是個不肯屈服的人物,他靠著“沒有形勢”就創造形勢,發現形勢、看透形勢后,提前布局,積極運作,讓目標越來越近,是個不折不扣的奮斗派。
本書是戰國時商鞅及其后學的著作的合編。《漢書·藝文志》著錄二十九篇,現存二十四篇。書中敘述商鞅變法主張,提出信賞必罰的法治要求,主張從法律上保護土地私有權,而把政治權力集中于君主一人,以建立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國家。此外,對于法的起源、本質、作用等,也有所論列。
齊法家是與晉法家并駕齊驅而思想又有很大不同的另一法家陣營。齊法家是道法結合的產物,上接黃老下啟荀子。稷下學士運用黃老思想研究管仲治國經驗,形成齊法家思想,以《管子》成書為標志。齊法家先驅是管仲,代表人物是淳于髡、慎到、田駢、尹文和鄒忌。齊法家以道論法,主張良法善治,反對人治。鄒忌主持齊國變法,輔佐齊王實現威宣之治。由于齊法家無為思想的局限性,齊法家后期走向衰落與分化,荀子以儒家有為思想改造齊法家,開啟儒法合流。齊法家對漢初休養生息政策產生很大影響。齊法家與晉法家代表著先秦兩種不同的法治
本書作者在多年研究基礎上,以獨特的視角、通俗易懂的語言對《道德經》八十一章內容進行了解讀,來闡釋老子的思想精髓,主張人應信仰真理,戰勝自身的弱點,守規則,講道德,順天理。
本書以中國傳統哲學的視角對《道德經》進行了解讀,作者所寫是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接人待物的問題,無論是在生活中、職場上,還是學習等方面,這些由《道德經》衍生出的智慧的方法論,這些作者的所想所悟,都將是幫助讀者解決現實問題的一把金鑰匙。
來華耶穌會士對儒學典籍的譯介,直接促成“中學西傳”與歐洲啟蒙思想界之間的互動,他們與來華托缽修會在“禮儀之爭”中圍繞儒學宗教性問題展開的討論,亦引發中國天主教史上的重大轉折。本書立足拉丁文原典,一方面借助中西方版本學的方法,從傳教士中外文儒學譯述的編目整理及提要撰寫起步,旨在結合前人研究成果勾勒出康熙朝“儒學西傳”的整體面貌,同時亦使各個修會內部以及來華三大修會之間儒學譯述的系譜傳承、相互借鑒抑或回應問難等隱含的脈絡獲得清晰化梳理;另一方面采用形象學、闡釋學的研究方法,依據傳教士對待儒家文化的不